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文學

第2章 先民的歌聲——《詩經》

知道點中國文學 姜赟 2200 2018-03-20
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草木鳥獸之名。不學詩,無以言。 ——孔子 這是兩千多年前這塊土地上流傳的“民歌”——“之乎者也”,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都曾經這麼說話,這麼歌唱,後人卻為他們縛上了沉重的枷鎖,附加了太多的意義。其實,中的“風”之於“雅和頌”,大概就像現在所謂的“通俗歌曲”,而“國風”譯作“中華民謠”應該是很貼切的!采風之作,眾口相傳,簡單而真摯,就像席慕容的詩所說:“涉江而過,芙蓉千朵,詩也簡單,心也簡單!”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約500餘年間的詩歌305篇,最初稱《詩》或《詩三百》,後來被漢儒奉為。這些詩篇,本來都是供人誦唱的歌詞。 《史記·孔子世家》中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這表明在古代與音樂和舞蹈的關係是極為密切的。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有十五國風,詩160篇;《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頌》包括《周頌》31篇,《商頌》5篇,《魯頌》4篇。這種劃分,就是依據音樂特點的不同。 《風》相當於周王朝統治下不同地區的音樂,十五《國風》就是15個地方上的土風歌謠,其中大部分產生於黃河流域的陝西、山西、河南、山東。雅是指“王畿”(都城)之樂,因為這個地區周人稱之為“雅”,同時雅又有“正”的意思,就是把王畿之樂看作典範音樂的意思。 《頌》是專門用於宗廟祭祀的音樂。相傳周王朝時,專門派有采詩人,他們到民間收集歌謠以了解民風民情,加上王室的樂官自己創造的樂曲和公卿的獻詞,經過挑选和加工整理,最後形成這三百詩篇。

的內容極為豐富,蔚為大觀,展現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500年間廣闊的社會生活圖景,政治、經濟、文化、世態人情、民風習俗莫不為其所包容。 《國風》被普遍認為是中文學成就最高的部分,因為它是各地的民間歌謠,反映的生活內容比上層社會的《雅》和《頌》更為廣闊,生活氣息更濃。周王朝以農業為本,反映農業生產的詩篇在中佔有很大的篇幅。農業勞動是極為艱辛的,然而更為艱辛的是農夫自己辛勤勞動的果實卻為不勞而獲的貴族們佔有。 《豳風·七月》真實地記錄了這些社會現象。其中描寫到農夫從正月開始修理農具,二月開始下田勞動,三月開始修剪桑樹割蘆葦、收割農作物,乃至打獵捕獸、修場子、造酒等等;即使農閒時還得到城堡裡給奴隸主服各種勞役。但是他們“六月食鬱及跔,七月享葵及菽,八月剝棗”;“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吃的就是些野菜野果,“無衣無褐,何以卒歲”,辛苦一年,連過冬的衣服都沒有。最後眾人還要“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為奴隸主們高呼萬歲。

殘酷的剝削和悲慘的生活必然引起農奴的覺醒和反抗,有不少詩篇描寫了勞動者對統治者不勞而獲的強烈控訴。 《伐檀》中寫到“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詩中用反詰的語氣質問統治者:“你們不播種不收割,為什麼糧食卻裝滿了幾百屯?你們從不去狩獵,為什麼各種獵物卻掛滿了院子?”最後運用反語,諷刺統治者說你們每天什麼也不用乾,卻能得到那麼多東西,真不是白吃飯的呀! 中最為動人的要數對純真愛情的描述。首篇之《關雎》描寫了一位少年對一位姑娘相見傾心,進而輾轉求之,最後結為伉儷的整個過程。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莕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莕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莕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第一行寫主人公遇到一位容貌嬌好、品德善良的姑娘,雎鳩鳥婉轉的鳴叫觸發了他追求這位女子的決心。第二行寫他的執著追求,三行寫他求之不得後悵惘與苦悶的心情,最後兩行寫他追求成功後迎娶新娘時喜不自禁,興奮地彈琴鼓瑟、敲鐘擊鼓。我們應該為這對佳配表示由衷的祝福,因為生活中更多的情侶因為社會禮俗或環境影響而無法結合,甚至連將心中摯情表白的機會都沒有。 《秦風·蒹葭》就是對這種惆悵心情的描寫。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蕭索冷落的清秋,我們的主人公站在岸邊渴望意中人的出現。然“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他不願就此放棄,遂忽而順流而下,忽而逆流而上,可是我們的“伊人”卻始終是可望而不可及。 中寫戀愛和婚姻問題的詩,或歌唱男女相悅之情、相思之意,或讚揚對方的風采容貌,或描述幽會的情景,或表達女子的微妙心理,或嗟嘆棄婦的不幸遭遇,內容豐富,感情真實,是全部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作品。 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 “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朱熹《詩集傳》)賦即是直接鋪陳敘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隱喻之分;興即起興,有引起聯想,烘托渲染氣氛的作用。大抵《國風》多用比興,《大雅》多用賦法。賦比興手法的運用,使具備了動人的藝術魅力。主要採用四言詩和隔句用韻,但亦富於變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顯得靈活多樣,讀來錯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和反复詠唱的特點,大量使用了疊字、雙聲、疊韻詞語,加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和音樂性。中的一些篇章工於描寫,勾劃出許多生動的細節,上面提到的《七月》寫農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宛如一幅幅優美的民俗生活畫。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