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文學
知道點中國文學

知道點中國文學

姜赟

  • 科普學習

    類別
  • 1970-01-01發表
  • 212373

    完全的
© www.hixbook.com

第1章 神話與傳說的淵藪——《山海經》

知道點中國文學 姜赟 2300 2018-03-20
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精衛填海《山海經·北山經》 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有詩云:“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句中典故乃是一個淒美動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女娃,是炎帝即神農氏的小女兒,有一次她乘船到東海遊玩,不幸船被海浪打翻,她溺水而死,死後化為一隻小鳥,雖然形狀很像烏鴉,但頭上有美麗的花紋,並且是白色的嘴,紅色的腳,人們叫她精衛。就是這樣一隻單薄瘦弱的小鳥卻常常從西山銜來木石,發誓要填平東海。一隻小鳥要填平茫茫東海,看起來相當荒誕無稽,幼稚可笑,卻能使人瞬間體驗到人同大自然抗爭的那種蒼涼悲壯。精衛成為不向自然屈服,不斷征服自然,頑強到底的精神像徵,從而具有了永恆的藝術價值。

這則神話出於《山海經·北山經》。僅僅31000多字,卻是一部涵蓋古代地理學、方志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藥物學、社會學、歷史學、人文學、民族學、神話學和巫術學等集大成的曠世奇書。它文字簡潔、內容豐富、整體有序、結構嚴謹,共18卷,分《山經》五篇,《海經》十三篇(《海外經》四篇,《海內經》五篇,《大荒經》四篇),成書於戰國初至漢代初年。關於它的作者,學界有不同的爭論,有些古籍記載,認為是夏禹、伯益所作,其實沒有那麼早,大部分成於戰國時期的楚地,《海內經》部分成於西漢。是我國古代一部地理著作,它在文學史上的特殊價值,主要是保存了我國遠古時代豐富的神話傳說。的文學價值主要在於它是我國古代收集神話最多的典籍,據統計全書記敘神和神話故事400多個,內容十分豐富。

中的神話多姿多彩,奇異瑰麗,諸多神話充滿英雄主義精神,展示著一種原始厚重的悲劇美和崇高美,其中可稱為經典的有《精衛填海》、《夸父逐日》、《鯀治水的故事》、《刑天舞干戚》等。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海外北經》)夸父是古代一個氏族的名稱,其特點是“其為人大”,神話中的夸父是這個同名氏族的代表,同時也是父系氏族社會男性力量的化身。 《大荒北經》中是這樣描述夸父的:“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夸父為什麼要去逐日?這個簡短的神話並沒有給出答案。當人類從自然界分化出來之後,對環繞於周圍的這個大自然充滿了好奇,面對日月變化、四季轉化、風雨雷電、洪水肆虐、瘟疫橫行,我們的先民有強烈的探詢自然界奧秘的衝動。 “夸父逐日”正是這種探索的渴望、探索的過程以及探索的艱辛的藝術的再現。然而面對強大的自然界,人總是顯得那樣渺小,對自然的挑戰得到的往往是失敗與死亡,儘管夸父追上了太陽,他最終還是倒下了,這使人不由地生髮出濃重的悲劇感。但是夸父形象的毀滅,個體生命的結束,並不是鬥爭的結束,神話讓夸父的手杖變化為鬱鬱蔥蔥的桃林(鄧林即桃林)。 《列子·湯問》中描寫得更為動人:“棄其杖,屍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弭廣數千里。”可見夸父不僅有與自然力鬥爭的堅強意志,更將自己最後的身軀化為桃林養育後人,激勵後人,讓人們繼續與大自然鬥爭,從而展現出一種死而不已、奮爭不息的悲壯崇高的藝術境界。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經·海內經》)在上古時期,對人們的農業生產危害最大的可能就是洪水了,所以在原始文明中都有關於洪水的神話傳說。基督教文化中洪水神話是神對人的罪行的懲罰和人類的自省,而我們的洪水神話卻強調人對自然的抗爭,強調自我拯救。相傳在堯的時代發生了一場大洪水,大家一致推舉鯀去治理洪水,他首先奔赴天庭,央求天帝收回洪水,還給人們安寧的生活,可是沒有奏效;於是他採用“堵”的方法治水,把高地的土墊在低處,堵塞百川。然而治水九年,洪水仍舊氾濫不止。正當他煩悶之際,一隻貓頭鷹和一支烏龜相隨路過,告訴他可以盜取天庭至寶“息壤”來堙塞洪水。鯀深知此舉的罪責,但是看到受盡煎熬的人民,他義無反顧排除萬難,盜出了“息壤”。 “息壤土”果然神奇,撒到何處,何處就會形成高山擋住洪水,並隨水勢的上漲自動增高。天帝知道鯀盜息壤的事情后,派火神祝融將鯀殺死在羽郊,取回了息壤,洪水再次氾濫。鯀死不瞑目,屍體3年不爛,天帝知道後怕鯀變做精怪,再次派祝融拿著天下最鋒利的“吳刀”剖開鯀的肚子看個究竟。可是奇蹟發生了,從鯀的肚子裡跳出一個人來,那就是鯀的兒子禹;禹承父業,又歷經九年,終將洪水徹底制服。鯀的死不瞑目,不是因為顧及自己的生死,而是因為惦念自己的理想未能實現,治水還未成功,而人民仍舊生活在苦難之中。鯀不計生死,為了拯救人民而觸犯天庭的大無畏精神,堪與希臘神話中為了將火種帶向人間而冒犯宙斯的普羅米修斯相媲美。

“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海外西經》)刑天頭雖被砍,但死而不屈,用兩乳當做眼睛,以肚臍當做嘴巴,左手拿盾,右手拿大斧,憤怒地揮舞不止,繼續戰鬥。其勇烈、頑強在古神話反抗天神的描寫中是極少見的。晉陶淵明言“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正是對這位斷頭英雄不甘失敗奮戰不止精神的讚頌。 中的神話言短意深,宏偉壯美,精衛、夸父、鯀、刑天等諸英雄神儘管有著超乎常人的力量和意志,但他們所抗爭的對手——大自然、統治者卻更為強大和殘酷。抗爭的結果雖然是毀滅或失敗,但他們那種不屈奮鬥的英雄主義精神卻是永不熄滅的。他們身上體現了先民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改變現實的強烈願望和崇高理想,所表現出來的悲劇美和崇高美則給後世文學以示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