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哲學

第177章 貴無論

知道點中國哲學 田小飞 876 2018-03-20
王弼認為,天地萬物有一個統一的根本,這個根本就是無;無本身無形無象、不可名狀,沒有任何具體的規定性,但是一切有形有像,可以名狀的具體事物都根據它才能成立,所以無就是終極根本。他也把這個根本稱為“道”。無本來無形無象、不可言說,但是因為一切事物都要經過它才能生存,所以把它比喻為道。 老子認為天地萬物的根本是無形無名的道,王弼則進一步把道的含義直接解釋為無,認為事物的產生以及事物功能的實現都是由它決定的,因此它是萬物宗主:“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無形,由乎無名。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也。”“萬物之宗”就是統攝萬物、決定萬物、產生萬物的終極實在。 王弼把有形有名的具體事物稱為“有”,把無形無名的抽象本體稱為“無”,並從本末體用的角度說明有和無的關係。 “觀其所由,尋其所歸”,凡事都應“舉本統末”,這樣才能把握事物的根本或宗主。就天地萬物來說,大千世界的萬物不同只是表面的現象,這些現象的背後隱藏著一個更根本和更原始的宗主,那就是無,它決定了萬有的存在。萬物以“有”的方式生存,而“有”既開始於無又依賴於無,因而“無”就是萬物的根本。

以無為本的思想表現於人類的社會制度和國家的治理,那禮儀制度,甚至仁義原則,也都是有,因為它們都要以一定的方式表現出來。那產生禮儀制度的東西,那仁義背後的東西,是無。這個無,也就是人們的心,特別指制定禮儀、規定仁義的原則的聖人和賢者的心。 概括起來,無是無形無象甚至連名稱也沒有的存在,有就是有形有像或有名可稱的存在。無是有的根本,有是無產生出來的。無就好比是母親,有就好比是子女;無就好比是根本,有就好比是枝葉。要把握住有,要將有做得好,必須首先把握住無;把握住無,就能把握住有,把有做好。這是王弼對世界深刻的觀察,也是王弼對當時儒學過於重視禮儀制度,反而不能很好地貫徹禮儀制度的反應。 王弼用這樣的觀點看待《老子》一書,認為這本書的內容,可概括為一句話,那就是崇本息末。即重視根本,讓枝葉茂盛。這個根本,就是無,也就是道。道是無形無象又無名的存在,但它是有形有像有名的東西的母親。掌握了道,一切有形的事情才能辦得好。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