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哲學

第176章 少年奇才,鋒芒畢露

知道點中國哲學 田小飞 1241 2018-03-20
王弼,字輔嗣。山陽郡高平人(今山東省微山縣西北兩城。一說今山東金鄉縣)。魏黃初七年(公元226年)生,卒於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死時年僅24歲,只有短暫人生的王弼,卻成了當時的一位重要哲學家。這與他的家世和自身的勤奮都密不可分的。 王弼出生在世代書香之家,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萬卷圖書是他良好的讀書條件,王弼自然得益不少。他的祖輩研治古文經學,又兼治《老子》。所以,王弼受其影響,以古文經學為基礎,也包容了老子的學說。劉表佔據的荊州,也是一個人才薈萃的地方。 少年王弼不僅從小學習、研討儒、道,常有獨到的見解,而且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少年。他知識豐富,能說會道,思想敏銳而深刻;他不追求文章辭藻,卻有真知灼見。從十多歲開始,就特別喜歡老子的學說。老子無為的思想、思辯的哲學,莊子逍遙於天地之間,汪洋恣肆,通脫善辯,對他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年紀未上20歲的王弼,對哲學問題已有了相當深度的研究。對已成為時尚的玄學思想,作了深刻的思考。所以,年輕的王弼在當時已小有名氣。 有一天,王弼去拜訪他的父輩裴徽。裴徽當時雖然只是個吏部侍郎,但在思想界卻享有盛名。裴徽一見王弼,就很驚異,竟至馬上把當時哲學領域的尖端問題向王弼提出來,他說:“夫無者,誠萬物之所資。聖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無已,何邪?”這是關於有與無、儒與道、名教與自然的關係問題。用學術界尚未解決的問題去問年輕的王弼,足見裴徽對王弼的看重了。王弼則根據自己的研究和體會,明確而又簡潔地回答說:“聖人體無,無又不可以為訓,故言必及有,老、莊未免於有,恆訓其所不足。”聖人指孔子。玄學家既尊孔,又崇老,可見當時儒道合流的事實。王弼的回答,就照顧到了當時以儒學為核心的傳統的價值觀念,妥善地擺正了孔子與老子的地位,把儒道融為一體。這就把前輩學者的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建立起以無為本,現象與本體相結合的哲學體系。

這件事很快就在學術界傳開了。何晏極為賞識王弼,由衷地稱讚他說:“仲尼稱後生可畏,若斯人者,可與言天人之際乎!”何晏很器重他,並推薦他做了一個台郎。 王弼本是思想深刻、才識卓出、善談玄理之人,而對做官的具體事務既不關心,也不是他的長處,所以他在官場上並不得意。王弼在世俗的為人處世方面確實存在很多毛病,他清高自負而瞧不起別人。他善於論辯,論辯時不留餘地,不留情面。淮南人劉陶善談縱橫,為大家公認,他卻常常弄得劉陶下不了台。所以,他也得罪了不少人。王黎、荀融當初與他都很友好,後來都把關係搞僵了。 正因為他不善做具體事務,而把全副精力放在哲學的研究中,所以,在魏正始十年,他把小小的台郎的位置也弄丟了。當年秋天,年僅24歲的王弼,被時疫奪去了生命。一代奇才、一顆智慧之星從此隕滅了。

王弼人雖死,但他在有限的時間內,寫了很多著作。據史載,有《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論語釋疑》。還有早已佚失的《王弼集》5卷。他創建了自成一家的哲學體系,在經學、哲學領域內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在當時,以至後來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