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哲學

第138章 性三品

知道點中國哲學 田小飞 729 2018-03-20
據王充說,周代有個叫世碩的,曾寫過一部《養書》,論述人的本性有善有惡;並且孔子的弟子漆雕開、宓子賤等,也主張人性有善有惡。孔子曾經說過,上層人是智慧的,下層人是愚昧的,這種狀況是無法改變的。王充認為,這說明孔子也主張人性有善有惡。 董仲舒繼承荀子的主張,認為只有本來的狀況、不經過教育就具有的東西,才是人的本性。因此,孟子的性善說是不對的。這就好比米是從穀子中出來的,但不能把穀子說成就是米。並且人是由陰陽二氣聚合而成的,陰的本性是惡,陽的本性是善,所以人的本性也有善有惡。 孟子、荀子都是從社會現像上推論人的本性是善是惡,而董仲舒卻首先從構成人的身體質料分析人的本性,為中國哲學中的人性學說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此後的人性理論,都要首先分析構成人的身體的質料,然後推論本性的善惡。

不過,董仲舒說的僅僅是普遍人的本性。他認為,聖人的本性是善的;還有一種壞人,他們的本性是惡的。這樣,他就把人分為三類,而人的本性也就有了三類。這就是性三品說的基礎。那麼,聖人和壞人的身體不也是由陰陽二氣構成的嗎?董仲舒沒有回答這樣的問題。 董仲舒以後,王充明確指出:本性有善有惡,是指一般人的本性;孟子說的性善,是上等人的本性;荀子說的性惡是下等人的本性,從而更加明確了人性分為三等。到唐朝,韓愈作《原性》,正式提出人性有上中下“三品”,即上中下三等,從而完善了性三品說。韓癒的性三品說也認為,本性是與生俱來的東西,但他認為這與生俱來的東西就是仁、義、禮、智、信,這五條,是人性的基本內容。上品的人,有一條做得很好,其他四條也能做到;中品的人,有一條做得較差,其他四條則勉強可以;下品的人,對其中的一條會完全做不到,其他四條也常常違背。教育可以使中品的人變好,但無法改變下品人的行為。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