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哲學

第137章 人的命運

知道點中國哲學 田小飞 761 2018-03-20
董仲舒在論證了天人同類之後,又進一步解釋了“天人感應”的具體內容。 首先,他肯定同類的事物之間有著相互感應的關係,如聲音的共鳴、天氣對疾病的影響等等,都屬於“物之以類動者”,他把這類現象稱為“同類相動”。 其次,他運用“同類相動”的原理來說明天人之間的相互感應。在他看來,人既然與天同類,那麼人的命運自然就與天連在了一起,“天地之符,陰陽之副,常設於身。身猶天也,數與之相參,故命與之相連也”。那麼天與人是怎樣相互聯繫和相互影響的呢?他說:“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驚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這裡所謂“道”就是指仁義道德和禮樂教化。他認為天是一個冥冥之中有意志的監督者和主宰者,它任德而不任刑,好生而惡殺。人,特別是人間的統治者如果不行仁義,施行“虐政”,那就違反了天意,於是招致自然災害,而災害的出現就意味著天對人發出了“譴告”;如果人受到譴告仍不悔改,那麼天就用怪異現像對人進行威嚇;如果人受到威嚇之後還是不能改正,那麼人就會遭受“傷敗”、“殃咎”,作為統治者來說,也就是要遭到國家滅亡、政權垮台的下場。反之,如果統治者施行德政,那就是順從天意;順從天意就可以得到天的獎勵,於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這就是所謂“天人感應”。

董仲舒的天人感應目的論學說裡既有豐富的系統思維,也有荒唐的類比。他把天加以神化,一方面是要通過天來提高人間統治者的權威,另一方面是要藉助天來威懾和約束人間的統治者。但是在封建社會中,他前一方面的意圖被封建統治者有效地利用而成為現實,後一方面的願望則根本不可能實現,只能是一廂情願的空想。 董仲舒根據天人感應目的論對《春秋》裡記載的自然災害和天象變化進行歪曲神秘的解釋,又把儒家學說同陰陽家的學說結合起來,為兩漢時期流行的讖緯迷信思想提供了理論基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