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哲學

第134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知道點中國哲學 田小飞 661 2018-03-20
秦始皇統一中國,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他使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但由於他主張“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所以沒有製定出一套集道德規範、法律章程和學術研究於一體的哲學體系。 漢武帝時,時代需要一整套的上層建築,也需要有一套廣泛的哲學體系。於是漢武帝便招賢良文學之士,親自策問治理國家的綱領性的東西。 在第一次命令舉“賢良”的時候,丞相衛綰奏:“所推選的賢良,其中有以申不害、韓非、蘇秦、張儀的學說為業的,他們只能擾亂國政,請將這些人罷免。”漢武帝表示同意。 董仲舒在第三次對策中進一步從理論上論述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說:“《春秋》講大一統,這是千古以來天經地義的事。現在做老師的各執不同的學說,普通人各有各自的見解和言論。百家各有各的要旨,互相參差抵牾。因此使統治者無法完整地統一起來。而且如果老是變更法令制度,臣下、人民將不知所守。因此,我認為,凡是不在禮樂射御書數之內,不屬於孔子的學說的言論,都杜絕其興起的根源,不要讓他們與儒家爭道。這樣,邪談怪論便會滅息,然後天下便有一致的條例準則和明晰的法令,人們便知所從了。”

董仲舒明確地主張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統治。所謂一統,就是一切統一於天子朝廷的專制統治。要達此目的,首先必須統一人們的思想,而統一思想的具體辦法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董仲舒的建議受到武帝的採納,從此以後,在學術和仕進上,儒家被定為一尊,統治中國達兩千年之久。獨尊儒術在最初起到了統一思想、統一輿論、穩定國家的作用,但後來卻成為封建專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禁錮了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特別是個性思想。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