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哲學

第81章 人人都可以成為聖人

知道點中國哲學 田小飞 733 2018-03-20
既然人性本來都是惡的,那麼好人從哪裡來呢?荀子因此進一步提出了人人都可以成為聖人的觀點。可以說,這是荀子主張的“化性起偽”觀點的自然邏輯延伸。 大概意思是說,為改變人的本性而進行努力。偽,就是人的作為、努力,但是為改變人的本性所作的努力,不是所有人的努力,而僅僅是聖人的努力。因為一般人的本性是惡的,他們的努力無法變化別人的本性。只有聖人的努力,才能使一般人的本性由惡變善。聖人的本性和一般人相同,也是惡的。聖人和一般人不同的是,聖人可以通過“偽”,即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本性;一般人做到這一點也不是沒有可能。 “化性起偽”的基點是承認人性是可變的,人在實際上是善是惡,取決於他所處的後天環境和主觀的努力。不論是聖人還是凡愚,先天本性並無差別,差別只在於後天,“注措(主觀努力)習俗(環境)之所積耳”(《榮辱》)。人只要積極從事於倫理道德的實踐,就能由惡轉化為善,使先天本性與後天人為統一起來。因此,荀子與孟子雖然在先天人性善惡的判定上互相對立,但從其價值導向都是為善來說,二者並無差別。

荀子認為,就可能性而言,人人都可以成為聖人。用荀子的原話就是:“途之人可以為禹。”也就是說,路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大禹那樣的聖人。因為大禹之所以為大禹,因為他實行仁義,處事公正。所謂公正,就是合乎禮儀。假如一個普通人能夠虔誠地信仰仁義之道,專心致志,認真地思索,細心地辨別,天長日久,不斷地積累善行,就可以和神靈相通,和天地並立,參與天地的功能。所以說,聖人是可以通過善行的積累而達到的。但就其現實性而言,則沒有一個人成為大禹,因為人們不“偽”,即不去進行這種努力。但是不去進行這種努力,並不是沒有這種可能。至於同樣是惡劣的本性,為什麼聖人能偽而普通人不能偽?荀子沒有作出說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