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哲學

第57章 忠孝可以兩全嗎?

知道點中國哲學 田小飞 870 2018-03-20
漢朝初年,朝廷上曾經討論過這樣的問題,即商湯和周武王推翻他們君主的軍事行動是否是正確的。有的學者否定這樣的行為,他們說:帽子即使破了,也應該戴在頭上;鞋子即使新的,也只能穿在腳下。也就是說,君主是帽子,臣子是鞋子,再壞的君主也不能推翻。這個爭論就是對君主的忠誠問題,孔子把忠誠和孝道聯繫在一起,表明了自己鮮明的觀點。 孔子曾經說過,臣子侍奉君主要忠誠,君主要按照禮制對待臣子,不可對臣子隨意侮辱和殺戮。孟子進一步發揮孔子思想說:君主把臣子當做手足,臣子就把君主當做心臟;君主把臣子當做狗馬,臣子就把君主當做不相干的路人;君主把臣子像塵土一樣踐踏,臣子就把君主當做強盜和仇敵。孟子甚至認為,如果君主作惡,臣子就可以把他推翻。所以,孟子讚揚商朝第一個君主商湯,讚揚親自推翻了商朝的周武王,說,他們推翻了作惡的君主,是順從天意,合乎民心。孔子和孟子的主張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士人對於諸侯國君主相對獨立的現實狀況。

忠誠的品質,依儒學理論來說,是人天生就具備的、天賦的本性;但是實際上,儒者們非常清楚,這樣的品質需要培養。而培養這樣品質的最好途徑就是從孝順父母開始。 依照孔子的主張,孝道不是說要好好照顧自己父母的生活。孔子說,養個狗,餵個馬,也都要好好照顧它們的生活,所以只是好好照顧父母的生活不能算是孝順。孔子認為,孝順最難得的是和顏悅色,讓父母愉快。父母在世時,要按照禮制的規定侍奉父母;父母去世時,要按照禮制埋葬父母;父母去世以後,要按照禮制祭祀父母。但是,父母在世時,一家一戶過日子,如何按照禮制侍奉父母,別人也不知道。死後祭祀,也難以充分錶現出孝的程度。只有在父母去世時,才是充分錶達孝心的機會。孝心的表達,又主要藉助於哭泣的程度,用為父母守喪期限的長短表現出來。

為了保護孝道,儒家學者還大力抨擊佛教。認為佛教僧侶不生產,不納稅,又不服勞役,是不忠;不娶妻,不生子,是不孝。因為從孟子開始就指出,不孝的罪名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沒有兒子。因為沒有兒子,就不能按照禮制祭祀父母,從而使父母的靈魂挨餓。 因此,在孔子這裡,忠和孝在理論上是可以統一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