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哲學

第56章 仁者愛人

知道點中國哲學 田小飞 661 2018-03-20
仁者愛人,這是孔子思想也是儒家學說的最高道德概念,是儒學所主張的愛的方式。這種愛的基本原則,就是根據血緣關係的遠近,決定愛的程度。 關於人的德性,孔子強調仁和義。義是事之“宜”,也就是“應該”。孔子認為,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應該做的事情,必須為做而做,因為做這些在道德上來講是對的事情。如果做這些事情不是出於道德的考慮,而是出於其他原因,即使做了應該做的事情,這種行為也不是義的行為。用一個常常受孔子和後來儒家學者蔑視的詞來說,就是為了“利”。在儒家思想中,義和利是直接對立的。孔子本人就說過“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在這裡已經有了後來儒家所說的“義利之辯”,他們認為義利之辯在道德學說中是極其重要的。

義是形式上的觀念,具體指人在社會中應該做的事情。 “仁”就是義的具體化,仁的本質就是愛人。父行父道愛其子,子行子道愛其父。有個學生樊遲問孔子什麼是仁,孔子說:“愛人。”又問什麼是“智”,孔子回答說是“知人”。樊遲不懂,孔子又補充說:提拔正直的人居於上位,能把邪惡的人變得正直。樊遲還是不懂,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子夏解釋說:舜把皋陶提拔起來了,不仁的人就躲開了;商湯把伊尹提拔起來,不仁的人就躲開了。提拔正直的人,按照禮儀制度行事,這才是儒學要求的愛。根據這個意思,孟子說:為天下提拔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就叫做仁。 後來,朱熹說,仁是“愛之理”。就是說,仁是儒學具有自己特殊內涵的愛,是愛的法則。所以不能把仁僅僅歸結於愛,仁只是儒學的愛,是和其他思想家主張的愛,和世界上其他文化體系所主張的愛,和今天社會所主張的愛不同的特殊的愛。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