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哲學

第49章 大同與小康

知道點中國哲學 田小飞 757 2018-03-20
孔子在末年魯國祭祀祖宗和百神時做助祭者,祭祀完畢,登上廟門前的望樓,突然發出長嘆。弟子們問他為什麼嘆息,孔子說,他沒有能夠趕上上古那非常美好的時代,但心裡對那個時代嚮往極了。 孔子描述那個時代說,那是一個偉大而美好的原則通行的時代。依照那個原則,人人都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講究信譽,和他人友好。所以人們不僅愛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也愛別人的父母和孩子。老年人都安度晚年,壯年人都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年幼者能夠很好地成長,失去父母的孤兒,死了配偶的寡婦,喪失兒女的老人和殘疾者,都能得到大家的關懷。男子都有自己的職責,女子都有自己的歸宿。財物雖然不可以隨便浪費,卻不一定要屬於自己;不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會感到遺憾,但不必是為了自己。這樣的時代,用不著智慧和謀略,也沒人偷盜和搶劫,家家都不用關鎖門窗。這就是大同時代。

孔子繼續說,但是現在,這偉大而美好的原則不見了。人人都為著自己的家,都僅僅愛自己的孩子,把財富據為己有,努力為了自己。君主們都把職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和兄弟,修建了堅固的城牆和壕溝來保護自己。以禮儀作為法則,來規定君臣的職責,來鞏固父子的關係,來使兄弟友好,來使夫妻和睦。建立了各種制度,以區分貧賤,以獎勵勇敢者和智慧者,以求他們為自己建立功勳。這樣,謀略產生了,戰爭興起了。大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等人,就是這一時期的領袖。他們六人,沒有不重視禮儀的。他們以禮儀為標準,考察人們的行為,有功者賞,有過者罰,實行仁義,給人民以行為的規則;不這樣做,就被認為是有罪,遭到大家的拋棄。這樣的時代,叫做“小康”。

後來的儒者以此為標準,把上古的大同時代作為他們理想的時代,但認為那樣的時代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他們只能努力實行仁政,達到小康。實際上,他們又往往認為,孔子以後的時代,連小康也很難達到。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