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哲學

第15章 禍兮福之所倚

知道點中國哲學 田小飞 781 2018-03-20
老子觀察了天地萬物發展變化的情況,觀察了社會歷史與政治方面的成與敗、存與亡、新與舊、福與禍等對立物的相互關係,發現了事物內部所具有的一些辯證規律。老子的這個思想是辯證法的一個體現,也為現代人提供了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在眾多的煩惱中找到心靈慰藉的方式。 老子說過的一句很有名的話就是:“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就是說,禍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它們並不是永恆不變的。在一定條件下,好事和壞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漢朝有一部叫《淮南子》的書,這部書的內容很多是根據老子的思想寫成的。其中有一個“塞翁失馬”的故事,很生動地說明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道理。 “塞翁失馬”的故事是這樣的:古代一位住在邊塞的老人丟了一匹馬,同村的人知道了,都來安慰他,勸他別發愁,保重自己的身體。這位老人非常感謝大家的關心,他說:“我沒有發愁,丟馬也不一定是壞事,也許是好事呢!”過了幾個月,這匹馬又回來了,還帶回了一匹駿馬。同村的人知道後,都來向老人表示祝賀,老人說:“我的馬是回來了,還帶回了一匹駿馬,可這不一定是好事啊!”不久,他的兒子騎著這匹馬,把腿摔壞了。鄉親們又來安慰他,他說:“沒什麼,這也不一定是壞事呢!”不久,邊塞發生戰爭,村子裡的青壯年都被徵入伍,到前線去打仗,很多人都死在戰場上。老人的兒子因為摔壞了腿不能當兵打仗,因而保全了性命。

《老子》一書中,許多地方都深刻論證了相反相成和物極必反的道理。老子說,有和無是彼此相生的,難和易是彼此相成的,長和短只有彼此比較才出現,不同的聲音產生諧和,前後相互對立而有了順序。但是,另一方面,我們要清楚地看到,事物兩方面的轉化是有條件的。必須經過一系列的中間狀態,事物才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因而,在吸取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的生存智慧的同時,要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能純粹以“無為”而等待良好結果的發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