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地理學

第19章 第四節水道著作的重視

中國古代地理學 赵荣 1577 2018-03-20
我國宋代著名學者鄭樵曾說:“水者,地之脈絡也。水道明而凡邦國都鄙之星羅綉錯者,因此別焉。”(《通志·地理略》)充分說明水道(河流)在地理研究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我國古代地理研究中,水道研究一直受到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在清代的地理研究中更是如此。清代除了對過去的河流水系資料進行彙編外,還出現了幾種著名的全國水道著作和區域水道著作,這就是由傅澤洪、黎世序等人先後主編的《行水金鑑》、《續行水金鑑》和齊召南的《水道提綱》、徐鬆的《西域水道記》。 《行水金鑑》由傅澤洪主編、鄭元慶編輯,是我國第一部,也是至今最詳備的一部總括古今、系統匯總黃河、淮河等流域水道變遷、水利工程和行政管理情況的水利文獻匯集。全書175卷(卷首附圖一卷),約120萬字,輯錄了上古至清康熙末年的幾乎所有水利資料。舉凡歷史上的水利著作、地理著作、方志、雜史、傳記等。只要與河流水道的變遷、治理、管理等事項相關,都全部收集,然後以時代先後,分門別類(分河水、淮水、江水、濟水、運河水、兩河總說、官司、夫役等項)排列輯錄資料。所以,該書資料極為豐富和系統,是我國古代水道著作中最系統、全面的文獻資料,對後人利用極為方便。 《續行水金鑑》是黎世序等人仿《行水金鑑》體例,輯錄了清雍正初年到嘉慶末年的水道資料,全書156卷(卷首圖一卷),約200萬字。此後民國初年,武同舉等又編輯了《再續行水金鑑》200卷,輯錄了道光至宣統年間的水道資料。這三部書便共同構成了我國歷史上,上啟遠古下及清末,數千年間首尾相連的水道文獻資料,實屬我國古代地理著作中的壯舉。

《水道提綱》是清代中期齊召南(公元1703—1768年)撰著的一部仿照《水經註》體例的全國水道著作,全書28卷,包括自序、目次和正文三部分。他雖然是仿《水經註》體例,但在一些具體編目,特別是內容上卻突破了《水經註》的範圍。如相比於《水經註》,擴大了長江水系的記述,增加了新疆、西藏地區的水道等;再如,齊召南還最早將經緯度應用到水道著作中,在他記述的主要河道中,不少都採用經緯度確定河流位置,使河道的地理位置更為具體準確。是繼《水經註》後,第一部大規模的全國水道著作,對反映當時地理認識,研究歷史水文地理極為重要。 《西域水道記》是徐松(公元1781—1848年)編撰的一部典型的區域水道著作,是我國關於新疆地區水道情況進行最全面、最深入記錄的第一部著作。 《西域水道記》也仿《水經註》體例,自分“記文”和“釋文”兩部分。其“記文”相當於《水經註》的“經”文,十分簡明,主要敘述水道流經的脈絡,分合匯注情況。 “釋文”相當於《水經註》的“注”文,比較具體詳細,廣徵博引,內容豐富,不僅記述河流本身的情況,而且對河流流經地區的歷史沿革、風土人情、經濟文化等情況也都進行記述。特別是根據內陸河流的特徵,徐松創造性的依湖泊為區劃單元,將所記述地區的河流劃分為11個區(湖)。全書也因此而分成五卷11篇,即:

卷一羅布淖爾(羅布泊)所受水上 卷二羅布淖爾所受水下 卷三 哈喇淖爾(哈拉湖)所受水 巴爾庫勒淖爾(巴里坤湖)所受水 額彬格遜淖爾(瑪納斯湖)所受水 哈喇塔拉額西柯淖爾(艾比湖)所受水 卷四巴勒喀什淖爾(巴爾喀什湖)所受水 卷五 賽喇木淖爾(賽里木湖)所受水 特穆爾圖淖爾(伊塞克湖)所受水 阿拉克圖勒淖爾(阿拉湖)所受水 葛勒札爾巴什淖爾(布倫託海)所受水 宰桑淖爾(齋桑泊)所受水 從《西域水道記》所列湖泊水系,不難看出,它記述了當時西自巴爾喀什湖,東自巴里坤湖流域,南界崑崙山,北達今哈薩克斯坦境內齋桑泊流域這一廣大範圍的河流情況。而且它是在吸收了清代長期考察資料的基礎上,選集大量材料編寫而成,所以,記述內容一般都比較準確,比較客觀、全面、正確地反映了該地區的河流水系及其地理、人文狀況。作為區域水道著作,不僅是該區的空前傑作,在全國也是僅見,代表了當時水道地理著作的新水平。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