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地理學

第12章 第二節鄭和與西洋地理新認識

中國古代地理學 赵荣 1997 2018-03-20
遠在西方“地理大發現”時代以前的半個多世紀,我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已率領龐大的船隊,在東南亞、印度洋地區進行了大規模、長達30年的航海活動。這不僅是中國海上探險事業的巨大成就,也是世界地理髮現史上的壯舉。 鄭和(公元1371—1435年),本姓馬,小字三保(亦作寶),回族,雲南昆陽(今晉寧縣)人。 14歲入宮作宦官,因功而升為內官監太監,賜姓鄭,人稱三保太監。 明初為了“揚威海外”,顯示新王朝的國威浩大,同時也為了擴大與東南亞、印度一帶的海上經濟貿易,明成祖朱棣派遣太監鄭和組織船隊出航西洋。從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到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的29年間,鄭和曾七次率船隊下西洋,到達37個國家,足跡遍及南至爪哇,西到非洲東海岸和阿拉伯半島間的廣大地域。其中第一(公元1405年7月—1407年10月)、第二(公元1407年10月—1409年8月)、第三(公元1409年10月—1411年7月)次航海,都到達了今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口一帶;第四次(公元1413年10月—1415年8月)到達今波斯灣;第五(公元1417年5月—1419年8月)、六(公元1421年春—1422年9月)次都到達非洲東岸赤道以南的地方;第七次(公元1431年1月—1433年7月)主船隊止於波斯灣,分船隊進入紅海到麥加。也是在第七次回航中,鄭和於1433年3月中旬病逝古里(今印度西南海岸科澤科德),葬於當地山麓,年63歲。

鄭和的船隊龐大,人員眾多,每次出海往往擁有大海船60多艘(最大的長44丈4尺,寬18丈,可載1000人),人員達27000多人,出洋時,船隻挂帆編隊而行,浩浩蕩盪,披風斬浪,正如鄭和慷慨陳辭所示:“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雲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街衢〔qu渠〕”(福建長樂南山《天妃應靈之記》碑)。充分錶現了當時船隊威武、強大、氣壯山河、叱吒風雲的宏偉氣概。 他們所到之處,主要進行經濟文化交流活動,通過“朝貢貿易”和“齎〔ji機〕賜貿易”的方式,用中國的茶、絲、瓷器、金銀等交換各地的香料、染料、珠寶等。以以物易物、禮尚往來的平等態度進行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深得各地人民的歡迎和崇敬。至今南洋各地仍有不少以“三寶”(鄭和小名)命名的遺址,如馬六甲的三寶城、三寶山;泰國曼谷的三寶廟、三寶港;印尼的三寶壟等。

鄭和的大規模航海活動,不僅擴大了中外經濟交流,而且在地理認識史上,也再一次擴大了中國人民對“西洋”的地理新眼界。 隨著航海活動的進行,鄭和與他的助手寫下了幾種記錄航海見聞的地理著作,記述了他們對西洋各地的地理認識,這就是《鄭和航海圖》(原名《自寶船廠開航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蕃圖》)、馬歡的《瀛涯勝覽》、費信的《星槎〔cha察〕勝覽》和鞏珍的《西洋番國志》等。 《鄭和航海圖》是鄭和及其海師在長期航海實踐中所測繪和使用的海洋地圖,由茅元儀的《序》、《自寶船廠開航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蕃圖》和《過洋牽星圖》三部分組成,共24頁(序一頁,地圖20頁,《過洋牽星圖》二頁,空白一頁)。全圖以忽魯謨斯(霍爾木茲海峽)為最遠點,採用一字展開式繪製而成。全圖以南京為起點,最遠抵達東非,所繪沿途亞非兩洲地名約500個,其中域外地名就有300多個,遠遠超出汪大淵《島夷志略》99個地名的規模。其中現在可靠的主要域外地名涉及到更廣的範圍(見表2)。

馬歡、費信、鞏珍曾分別有幾次隨鄭和船隊出洋遠航。他們以自己所到之處的見聞寫成三本書,即《瀛涯勝覽》、《星槎勝覽》和《西洋番國志》。這三本書都以鄭和船隊經歷的國家和地區分篇,記述各國(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歷史、地理等情況。涉及的內容有各國(地區)之間的海程距離、轄境、地形、氣候、降水、土壤、物產、種族、刑法、宗教、古蹟、商業、貨幣、市鎮、度量衡、奇珍異獸、馬戲伎藝、傳說故事等,內容極為豐富。如《西洋番國志》中記述的祖法兒國(今阿拉伯半島南部阿曼佐法爾): 其國邊海倚山,無城郭。東南大海,西北重山……土產乳香,其香乃樹脂……此處氣候常如八九月,不熱不冷。米、麥、豆、粟、稷、黍、麻、谷及諸蔬菜、瓜、茄、牛、馬、驢、貓、犬、雞、鴨皆有。山中亦有駝雞(即鴕鳥)……其地出駱駝,有單峰雙峰者,國人皆騎坐,亦殺賣其肉。

總之,在15世紀初的30年間,鄭和率船隊七次下西洋,其活動範圍從北緯32度至南緯10度;東經125度至40度之間,幾乎佔地球周長的1/4。所經歷的37國中,最西到達索馬里的摩加迪沙、布拉瓦,是古代中國人在西洋活動範圍最大、記錄最詳實的第一次。尤其是,在鄭和成功地打通經印度洋到非洲的航道半個多世紀之後的1480年,西方狄亞士才發現了有可能來東方的好望角;更遲到1498年,達·迦馬才到達印度,打通了通往東方的印度航道。因此,鄭和的航海活動,不僅擴大豐富了中國人的地理視野,而且,是世界地理髮現史上的一次壯舉。
註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