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歷代帝王陵墓

第3章 第三章商代王陵

中國歷代帝王陵墓 黄景略 2419 2018-03-20
商湯立國至盤庚,其間共歷10世19王,這些帝王陵墓史無記>載,至今也沒有發現。據《史記》記載:“自盤庚遷都於殷至紂之滅,二百七十三年(約當公元前14世紀末至公元前11世紀),再未遷都”,其間共經8世12王。殷地後世稱為殷墟,在今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洹河兩岸。南岸是宮殿區、居民區和手工業區,北岸是王陵區,總面積約24平方公里。 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陵區位於武官村和侯家莊以北的西北岡(圖1)。這里地勢稍高,隔河與小屯宮殿區相望,範圍東西長約450米、南北寬約250米。現已發現大墓13座,分為東西兩區,東區五座、西區八座。 1934年至1935年及1950年以後共發掘了12座,其中一座是營造以後並未使用的空墓。由於文獻不足尚不能考證其各自的墓主。這些大墓中僅有幾座的墓道之間有互相打破現象,但絕無墓室相互打破者。可見這些大墓事先是按一定佈局排列的。在陵墓區域內,發現有少數中型墓和大量小型墓,應屬於大墓的陪葬墓和殉葬坑。東區還有大量的祭祀葬坑。


圖1 安陽西北崗商代大墓及祭祀坑平面圖
(採自《新中國的考古發現與研究》,文物出版社)
這些墓都屬土坑豎穴墓,帶有墓道,按照平面形狀可分為:亞字形、中字型和甲字形三種。亞字型大墓發現八座,每座墓室四面各有一條墓道,南墓道最長,墓室平面呈亞字形或方形。中字形大墓南北各有一條墓道,墓室平面呈長方形,共發現三座。甲字形大墓僅發現一座,南邊有一條墓道,墓室平面呈長方形,傳說司母戊鼎就出於此墓。墓道有斜坡狀和台階狀二種,長11—60米。墓室和墓道的面積大部分為400—800平方米,深多在10米以上。其中規模最大的為M1217(即1217號墓),四面各有一條墓道,墓室平面作亞字形,總面積達1803.54平方米,其規模為同期普通墓葬的千餘倍。

墓室中放置棺槨葬具。槨室平面作方形或亞字形。 M1001的槨室平面呈亞字形,高約三米。底部鋪設木板,四壁用木板搭接,木板寬約0.4米,長2.6—3.9米,最長達六米,外面雕刻有花紋圖案。武官村大墓槨室平面作長方形,四壁用九層原木交疊築成“井”字形,底及頂也用原木鋪蓋,槨頂上鋪土一層,再蓋一層雕花塗朱的木板,槨內置棺。 商王陵地面上沒有封土墳丘。 1976年發掘的婦好墓墓主是武丁的配偶。墓口上面有房基一座,平面呈長方形,大小與墓口接近,面上排列有較規整的柱穴。推斷它應是當時為祭祀墓主而建造的享堂或寢殿類建築,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同類建築。 商王陵經多次盜掘,隨葬器物幾乎被盜盡,僅墓道和殉葬坑內殘存少量器物或殘片。其中不少精品已流落海外各地。隨葬品包括青銅禮器、兵器、工具、車馬器,玉、石、骨、角、象牙、白陶等質地的生活用具和各種裝飾品。種類繁多、製作精美,幾乎包括了死者生前享用的所有貴重物品。其中許多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如M1104出土的鹿方鼎和牛方鼎,分別高60.9和73.3厘米,重60.4和110.4公斤,堪稱王室重器。司母戊鼎是已發現的商代最重的青銅器,重約700公斤。婦好墓未被盜掘,出土隨葬的青銅器460餘件,玉器近750件,骨角器560餘件,許多器物製作精湛,造型優美,令人驚嘆。可以想像規格遠比婦好墓高的王陵,隨葬品自當更多、更精。

商代後期,使用人殉和人牲的現象相當普遍。人牲是把人當作牲畜殺死後祭祀祖先和山川神靈。被殺的人為戰俘和奴隸。人殉則是為王室貴族從死殉葬的人,其中有陪臣、媵妾、侍衛、親信和僕役。商代除了建築奠基及一些祭祀儀式使用人牲外,王陵中使用的人殉和人牲不但數量多,處置形式也最為殘酷。這些人牲人殉分別埋葬在墓底、槨室外的夯土台(二層台)及墓道和填土中。 M1001墓底、槨室周圍共殉人23人,另外東、南墓道及東耳室有無頭軀體61具,皆分組排列,四條墓道中還有人頭骨73個,也分組排列。這些無頭軀體和人頭骨當是為墓主舉行葬禮時被殺的人牲。墓東側有陪葬坑31個,其中22個坑共埋殉68人。最大的陪葬坑內有棺槨葬具,二層台上也有殉葬人,可見當時等級之森嚴。總計M1001內的人殉和人牲達160多人。

殷王室祭祀祖先的公共祭祀場所在王陵區東部,面積約數万平方米,已發現1400多座祭祀葬坑。坑與坑之間排列有序,可分為若干組,每組少則一坑,多則數十坑。坑多數為南北向,少量為東西向,坑內埋人不僅有成年男女,還有兒童。大多數死者被砍去頭顱,有的再斷肢、斷腰或肢解後扔於坑中。少數女性和少年兒童作捆綁狀態,似是活埋的。其中1976年發掘的200多個祭祀坑的人牲總數達1330人,可以想見當時的奴隸主貴族是多麼地野蠻殘酷。 商代方國國君的陵墓已發現的有山東省青州市蘇埠屯墓地一號墓。 蘇埠屯墓地在村東的嶺阜上,高出附近地面約五米,已發掘商代墓葬10座。墓壙形制類似殷墟王陵,為長方形豎穴,有的有墓道。墓道有一條、二條和四條三種。其中一號墓是一座帶有四條墓道的平面亞字形大墓。墓口南北長15米,東西寬10.7米,深8.25米。南墓道呈斜坡狀,長26.1米,寬約三米,其他三條墓道作階梯狀。墓室壁面整治光平,中部放置亞字形木槨,墓底有腰坑和奠基坑各一個。木槨由厚約13厘米的木板構成,長寬均為4.55米,高2米。槨下面舖一層木炭,厚四一五厘米。墓內有人殉、人牲48個。腰坑、奠基坑內各埋殉一人。東西二層台殉人七具,各有木棺,生前身份應屬婢妾、侍衛之類。墓道有人牲39人,分三層疊置,其中全軀14具,頭顱25個,全是兒童。他們是被殺害後獻祭的,其身份似為俘虜或奴隸的子女。墓曾被盜,尚殘存銅、陶、石、玉器多件。其中有二件大型銅鉞飾鏤空人面形紋飾,一件上有“亞醜”族氏銘文。

該墓形制、規模及殉葬人數與安陽西北岡的殷代王陵相近。墓的年代大致相當於殷墟晚期。據《左傳·昭公二十年》和《漢書·地理志》記載,商末周初這一帶為薄姑氏所居,推測該墓應是薄姑氏君主的陵墓。歷史上這裡曾出土過一批有“亞醜”銘文的銅器,推測薄姑氏君主的陵墓原來當不止一座。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