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醫藥衛生

第16章 第五節藥王孫思邈

中國古代醫藥衛生 魏子孝 1426 2018-03-20
孫思邈是唐代傑出的醫藥學家。他所著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在醫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孫思邈,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在生卒年問題上歷代有爭論,根據他的自述,當經隋、唐(初)兩代,而據史傳所記事件,則經北周、隋、唐三代。他活了100多歲,是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克享遐齡的學者、醫學家。 《舊唐書》說他“七歲就學,日誦千餘言,弱冠(20歲)善談莊、老及百家之說,兼好釋典(佛學經典)”。 《新唐書》說他“於陰陽、推步(天文、曆法之學)、醫學無不善。”從20歲以後,他專心行醫,為鄉鄰治病,多獲良效。雖然學識淵博,但生性淡泊,隋、唐兩代帝王、重臣幾次委官授爵,他都堅辭不受。 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30卷(簡稱《千金方》),集我國唐以前醫藥學之大成。另據《新唐書·藝文志》,孫思邈還有《千金髓方》20卷。其書已佚。朝鮮在1445年所編的《醫方類聚》,摘錄我國元、明以前醫書百餘種,其中就收載了《千金髓方》論19首,方321首。 《千金方》開篇就是醫德教育,這是它書所未備的。其“大醫習業”篇,強調具備了高尚的品德修養,才能學好醫學知識。 “大醫精誠”篇,其中“精”是要求醫生對醫術要精益求精,“誠”是醫德要高尚。並從心(救苦之心)、體(嚴肅的風度)、法(端正的醫療作風)三個方面對醫生做了嚴格的要求,至今仍有教育意義。

《千金方》治療雜病的特點是以髒腑為綱,用五臟、五腑類歸各種疾病,使疾病的分類規範化了。書中首次提出了一些新病名,如白癜風、臍風、結核、肉瘤、熱心痛、悸心痛、蟲心痛、氣癭〔ying影〕、石癭、胬〔nu努〕肉等,有些延用至今。對具體疾病的論述也十分詳細準確。如消渴(糖尿病):“所慎者有三,一飲酒,二房室,三鹹食及面。”“治之愈否,屬在病者,若能如方節慎,旬月而瘳〔chou抽〕,不自愛惜,死不旋踵。” 在治療上,《千金方》提倡綜合治療,往往一病之下集中了方藥、針灸、按摩、食療、外治等各種方法。在用藥上認為應因地制宜,“江南嶺表,其地暑濕,其人肌膚薄脆,腠理開疏,用藥輕省;關中、河北土地剛燥,其人皮膚堅硬,腠理閉塞,用藥重複。”

在方劑學方面,《千金方》保留了大量古方,有些古方書後來均佚失,但其內容我們可以在《千金方》中覓得。 《千金方》中不少方劑對某些病療效很好。如用海藻、昆蟲、動物的甲狀腺(靨)等治療癭病(甲狀腺腫);以莨菪子為主治療水腫、腹水、小便不利等;用動物肝臟治療夜盲症;用檳榔治療絛蟲病等。 在養生方面《千金方》集儒、釋、道之大成,並結合自己的養生體會有所發揮,前面已經論及。 總之《千金方》內容十分豐富,臨床各科理、法、方、藥、宜忌及養生俱全,學術價值很高,是一部臨床醫學的百科全書,對後世醫學向專科方向發展很有貢獻。後代評價孫思邈為張仲景之後第一人,清代名醫張璐說:“夫長沙(張仲景)為醫門之聖,其立法誠為百世之師。繼長沙而起者,惟孫真人(孫思邈)《千金方》可與仲景諸書頡頏〔xiehang協航〕上下也。”

歷代史志記載署名為孫思邈的著作有58種之多,其中與醫學有關的就有40餘種,經考證能確定是孫氏所著的有20餘種,可惜多未傳世。 孫思邈有一句名言:“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即作為醫生在診治過程中,既要敢想敢干,當機立斷,又要小心謹慎,周密思考,不能魯莽;考慮問題敏捷,處理事物靈活變通,而行為又要端正。這不僅在歷代醫生心目中成為座右銘,而且對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也非常適用,深含哲理,膾炙人口,歷來廣為流傳。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