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醫藥衛生

第15章 第四節道家醫生葛洪

中國古代醫藥衛生 魏子孝 1514 2018-03-20
晉代人葛洪是一個熱衷於煉丹、求仙的道家代表人物,其結果當然是事與願違。但在數世紀之後,他的煉丹理論和方法經印度、波斯、阿拉伯及西班牙而傳入歐洲,客觀上導致了製藥化學的開端,因此世界早就公認近代化學的先驅就是中國的煉丹術。葛洪不但在煉丹術、養生術方面有特殊的貢獻,而且還是一個有突出成就的醫學家。 葛洪,字稚川,自號抱朴子,丹陽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祖、父兩代雖均居高官,但他幼年時家道已經敗落,於是他“伐薪以貿紙筆”,耕、樵必攜經史,終於成為博古通今的飽學之士。他著《抱朴子》等書600多卷,所涉知識範圍很廣,在文學、哲學方面均有較高的成就,史稱他“博聞深洽,江左絕倫”。他曾因軍功被封為“關內侯”,由於自知貌醜、言訥,必艱於仕途,遂隱居山林,專務煉丹修道。

葛洪非常重視方藥研究,深感前人方書有很多缺點,不能適應急救之需。於是蒐集前人著述,結合個人治療經驗,編成醫學巨著《玉函方》100卷,可惜此書未能流傳後世。巨著完成,又覺卷帙浩瀚,不便急用,故於《玉函方》中“採其要約”,編為《肘後救卒方》三卷,又名《肘後備急方》,簡稱《肘後方》。該書以急症處理為主,方藥則注重簡便、價廉、易得、效驗,對後世影響很大。書中首先介紹急救方法,包括中風、昏迷、暴死、急腹症等;對於許多病症的臨床表現和發病過程有詳細的描述,以今天西醫病名分類,包括傳染病、寄生蟲病、神經精神病,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統疾病,皮膚科、外科、五官科病等無所不及。如“虜瘡”的病狀是“發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不即治,劇者多死。”這是世界對天花病的最早記載。 “屍注”:“使人寒熱淋瀝,怳怳〔huang晃〕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無處不惡,累年積月,漸就頓滯,以致於死。死後復傳之旁人,乃至滅門。”其實很可能是結核病。又如黃疸病:“膚黃,病初唯覺四肢沉沉不快,須臾見眼中黃,漸至面黃及舉身皆黃。急令溺白紙,紙即如蘗〔nie聶〕染者。”這裡不但準確地描寫了黃疸的變化過程,而且提出了用紙查尿來確認黃疸。還有用牛乳(含豐富的B族維生素)治療腳氣病(古稱“緩風”,即今之周圍神經炎);穿刺放水術治療腹水;竹管固定骨折;蘆管吹氣搶救窒息(人工呼吸法)等,都是非常珍貴的醫學科學史料。

書中還有關於恙蟲病的世界最早記載:“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米、粟粒,以手摩赤上,痛如刺。三日之後令百節強,疼痛寒熱,赤上發瘡。”並認為該病由沙蝨傳染,“沙蝨水陸皆有,其新雨後及晨暮前跋涉必著人”,“其大如毛髮之端,初著人便入其皮里”,“可以針挑取之,正赤如丹,著爪上行動也”。還指出此病多發於嶺南地區。直至本世紀初,美國學者才證明恙蟲病的病原是一種立克次氏體,並弄清了攜帶該病原的小紅蜘蛛的生活史。 在免疫防治技術方面,《肘後方》也有突出貢獻。如防治恙蟲病的方法,有養白鴨、白鵝食沙蝨(病原的中間宿主——小紅蜘蛛),特別是“人有識此者,可掘而食之。溪邊行亦往往得此,若中毒,乃為屑與服”,初見此瘡“取細屑(沙蝨屑)、麝香塗之”。這種以蟲屑外敷和內服的方法,是符合現代免疫學原理的。至1945年,世界上恙蟲病的疫苗才研製成功。近代研究證明狂犬腦中含有狂犬病的病毒,至1888年法國生物學家經多代接種減低毒性製成狂犬病疫苗,並成功地用於人的身上,這是現代醫學的一次重要貢獻。但這種防治方法的原始思想和技術,早在1500多年前《肘後方》中就有記載。書中說:“療狂犬咬人方:乃殺所咬犬,取腦敷(外敷傷口)之,後不復發。”

《肘後方》後由梁代陶弘景增補為《肘後百一方》(取佛書“人有四大,一大輒有一百一病”之義),金代楊用道又選方附於後,稱《廣肘後備急方》。今傳即三個時代的增補本。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