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小說史話

第11章 第一節白話小說的空前繁榮

中國古代小說史話 张国风 1361 2018-03-20
明初的休養生息,造成了百年左右的繁榮和安定,農業經濟得以恢復。明代的中、後期,商品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嘉靖、萬曆年間(公元1522—1619年),政治腐敗,商品經濟卻更是引人注目地繁榮起來。尤其是蘇、杭一帶,許多傳統的農業村落變成了以工商業為主的市鎮。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迅速壯大。反映他們精神需要的通俗文藝相應地興盛起來。明代的中、後期,文化界出現了思想上的鬆動。形成了以李贄、徐渭、湯顯祖、袁宏道、馮夢龍等人為代表的個性解放思潮。這一思潮在文學領域的表現之一,就是為提高小說、乃至整個通俗文學的地位大聲疾呼。李贄認為:“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降而為六朝,變而為近體,又變而為傳奇,變而為院本、為雜劇,為,為,為今之舉子業,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時勢先後論也。”(《童心說》)將小說、戲曲與正統文學相提並論。而明末的通俗文藝大家馮夢龍則大膽地提出,通俗小說對人的感化教育作用,超過像《孝經》、這樣的儒家經典。

白話小說巨大的藝術潛力至明代方才得到了充分的證明。明代是白話小說空前繁榮、碩果累累的時代。小說不顧上流社會的蔑視和壓迫,在市民階層精神需要的推動之下蓬勃地發展。明代長篇小說的成就令人注目。古代長篇小說的唯一形式是章回小說。它是由宋、元的講史話本發展而來的。講史不可能一次講完,必須連續地講很多次。每講一次,就等於小說的一回。所以長篇小說每一回的結尾常有“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話頭。小說的中間常有“話說”、“看官”等字樣。這就是它由話本發展而來所留下的痕跡。經過宋、元話本的醞釀、戲曲的滋補,元、明之際產生了一批章回小說,如、《平妖傳》、等。這些小說都是在世代相傳的說唱過程中不斷地修改、增飾,最後由作家寫定的作品。

宋、元以後,長篇小說一般取材於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說。可是,明代中、後期出現的長篇小說卻擺脫了這一傳統,另闢蹊徑,以現實社會中的平凡人物和家庭日常生活為題材,開“人情小說”之先河,使我國古代小說在現實主義的道路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明代的白話短篇小說“極摹人情世態之歧,備寫悲歡離合之致”,是宋、元話本的繼承和發展。明代的話本逐漸向案頭文學發展。市民階層精神生活的需要、印刷業的發達,刺激了文人模擬話本、創作白話短篇小說的興趣。明代中葉以後,這種“擬話本”逐漸興盛起來。它們吸收了宋、元話本注重情節、語言通俗、節奏較快、描摹世態、通過語言行動刻劃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系列特點,並向描寫細膩、注重人物心理刻畫的方向發展。天啟年間(公元1621—1627年),馮夢龍編纂了“三言”,其中有宋、元話本,也有明人創作的“擬話本”。崇禎年間(公元1628—1644年),凌濛初創作了、兩部擬話本小說集(合稱“二拍”)。明代的白話短篇小說以更為靈便的形式,更加及時地反映了廣泛的社會生活。


天許齋批點北宋三遂平妖傳四十回·明泰昌元年(1620年)刻本
明代白話小說的迅猛發展,使我國的古典小說真正擺脫史傳文學的傳統束縛和影響,使小說更加接近生活,接近民眾,從而更加地充滿活力和生機。從整體上看,明代的白話小說一般採用世俗化的題材、寫實的手法、貼近生活的語言。作者的目光由歷史轉向現實的人生,興趣也由功業興衰轉向情慾悲歡,世態描寫的成分加重,敘事藝術的傳統模式開始有所突破。

古今小說四十卷·明天啟年間劉素明刻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