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戲曲

第19章 第五節“南洪”和“北孔”

中國古代戲曲 周传家 3733 2018-03-20
李玉和李漁是明、清之際劇壇上的兩員健將,他們分別在創作和理論方面卓有建樹。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又有兩顆巨星在我國劇壇上升起,這就是著名的“南洪”和“北孔”。 “南洪”即洪昇(公元1645—1704年),字昉思,號稗畦,浙江錢塘人。自幼聰穎過人,才華橫溢。 24歲赴京入國子監就學,意在求取功名。然而由於發生“家難”,坎坷不斷,使洪昇陷於困頓潦倒之中。加上他恃才傲物,秉性疏狂,一直功名無望。他不肯為統治者歌詠功德,卻積10餘年的辛苦,寫下抒發興亡之感的傳奇。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因為在佟皇后的喪期內演唱該劇,被御史彈劾,引起一場軒然大波,被國子監除名削籍。洪昇攜眷返杭,從此寄情山水而疏狂如故。不久,從外地觀劇歸來,乘舟不慎落水而死。洪昇年輕時便“以詩鳴長安”,詩、詞、散曲很多,劇作12種,今存、《四嬋娟》二種。

是洪昇代表作,前後花了15年辛勤勞動,於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最後完成。此劇敷衍的是李、楊愛情和天寶遺事。這是個家喻戶曉的老故事,自中唐以來就有不少詩人、小說家、戲曲家以此為題材創作了各種形式的作品。有的把李隆基(唐明皇)、楊玉環(楊貴妃)從帝王、后妃的歷史人物淨化、美化為鍾情的傳說人物,著重寫他們生死不渝的“釵盒情緣”;有的把唐明皇看作好色的昏君,視楊貴妃為誤國亂階的尤物,不避史家穢語,寫他們淫亂的私生活。洪昇不去重複前人,而是另闢新路。劇本前半部分主要寫楊貴妃如何得寵和“固寵”。楊玉環靠著秀麗的姿色、超群的伎藝,贏得唐明皇的寵愛,被冊封為貴妃。但唐明皇的風流多情,常使她發出“白頭之嘆”。直到《密誓》一出,兩人在雙星之下訂了海誓山盟,才真心相愛。李、楊得到了愛情,但也帶來嚴重的後果。楊玉環得寵後,楊氏一家雞犬升天。楊國忠“外憑右相之尊,內恃貴妃之寵”,氣焰囂張,任意胡為。楊氏兄妹“競豪奢,誇土木”,揮霍民脂民膏。為博取妃子一笑,不惜從千里之外的嶺南派專使進獻鮮荔枝。驛馬星夜奔馳,一路上不知踐踏多少禾苗,撞死多少百姓!由於唐明皇“佔了情場,弛了朝綱”,終於釀成“安史之亂”和“馬嵬之變”。不僅給國家和民族帶來巨大災難,就連這一對真心相愛的“冤家”也難逃悲慘結局。

劇本後半部分吸取了民間神話和傳說,採用浪漫主義手法,讓李、楊二人一個在人間,一個在天上,繼續精誠相愛,刻骨相思,並對往事追悔、自責。 “一悔能教萬孽清”,終於感動了天孫織女,讓他們在月宮裡團圓,將一幕人間悲劇幻化成奇特、美麗、不落俗套的大團圓結局。 對李、楊愛情具有清醒的認識。作為帝妃之間的生死愛戀,李、楊之愛既不同於中崔、張的“有情人終成眷屬”,又不同於中杜、柳之間的“生生死死為情多”,也不同於中寶、黛的“木石姻緣”。李、楊的愛情“逞侈心而窮人欲”,建立在“后宮佳麗三千人”的不幸和黎民百姓的痛苦之上。一個為了“終老溫柔”,一個追求“一門榮幸”,很難做到純真專一,白首偕老,地久天長。必然會“佔了情場,弛了朝綱”,“樂極哀來”的命運是不可避免的。李、楊既是“安史之亂”的受害者,又是李唐王朝由盛轉衰,人民慘遭戰亂痛苦的罪魁禍首。然而,《埋玉》之後,楊貴妃化為“神山仙子”,唐明皇也變成一個沉溺於“釵盒情緣”的癡情人物。劇本調動一切藝術手段,對李、楊作了淨化和美化,使人們忘掉了他(她)們的罪惡,對他(她)傾注了深切的同情。這樣,既未單純地歌頌李、楊之間堅貞不渝的至情,又不是一味地否定“帝王家罕有”的情愛,而是真實地描寫了李、楊之間的特殊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歷史成見。沒有極力美化唐明皇,也沒有沿襲“女色亡國論”,把楊貴妃看作亂世的妖孽,將“安史之亂”的罪責推到她身上。

是一部熱鬧,不僅歌頌了“精誠不散”、“真心到底”的“兒女情緣”,而且表彰了“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的“忠臣義士”,把兒女之情擴大到家國、社稷之情。節度使郭子儀在國難當頭之時,心懷忠義,力挽狂瀾,滅賊復國,完成了“再造唐家社稷,重睹漢官威儀”的大業,不愧為胸襟磊落、整頓乾坤的英雄。雷海青和李龜年只是個梨園樂工,卻懷著強烈的愛國之心。安祿山佔領洛陽,滿朝文武貪生怕死,爭去投降不迭,雷海青卻懷抱琵琶,衝了安祿山的太平筵宴,並用琵琶投擲賊首,壯烈而死,表現出崇高的民族氣節和英雄氣概。李龜年流落江南,沿街彈唱,面對著滿目荒涼的河山,傾吐著國破家亡的無限感慨。 不僅包含著深刻的意蘊,而且具有高超的藝術造詣。 “以絕好題目,作絕大文章”(梁廷柟《曲話》),稱雄於清代劇壇。洪昇以宏大的藝術概括力將蕪雜的素材進行了合理的取捨和剪裁,然後加以藝術的想像和虛構,既符合歷史真實,又不拘泥於史料。全劇以李、楊愛情為主線,以“安史之亂”作為穿插,愛情線和政治線交錯進行,運用虛筆、仄筆、側筆、閒筆,勾勒描繪,形成規模宏大、跌宕起伏、對比鮮明的結構和格局。 “悲歡離合,錯綜參伍。搬演者無勞逸不均之慮,觀聽者覺層出不窮之妙。自來傳奇排場之勝,無過於此。”(王季烈《螾〔yin引〕廬曲談》)

的曲詞清麗流暢,富有詩意美、韻律美。論文詞,篇篇都是好文章。論曲子,闕闕支支都是好曲子。全劇使用的幾百支曲牌各具特色,變化無窮,且符合人物性格和情境氛圍。因其審音協律,所以便於謳歌。 “一時朱門綺席,酒社歌樓,非此曲不奏,纏頭為之增價。”(《長生殿·徐靈胎序》)尤其是的《彈詞》一出,悲涼慷慨,字字如傾珠落玉,雖鐵石人亦不能不為之斷腸,不為之下淚。 《彈詞》與李玉《千忠戮》中的“八陽”並稱,有“家家'收拾起',戶戶'不提防'”(《彈詞》首句是“不提防餘年值亂離”)的佳話。 “北孔”,即孔尚任(公元1648—1718年),字聘之,號東塘,自號雲亭山人、岸堂主人。山東曲阜人,孔子64代孫。他是個早熟的奇才,工詩賦,博典籍,雜學旁收,隱居於曲阜城北石門山中,過著“養親不仕”、林居多暇的生活。他37歲的時候,康熙南巡,途經曲阜祭孔,隱居不仕的孔尚任被薦舉在御前講經,深得康熙賞識,特授國子監博士。不久被派往淮安、揚州疏淮治水,結識了南明遺老,遊歷了南明故地,憑弔了梅花嶺、秦淮河、燕子磯、明故宮、明孝陵。所見所聞加深了他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思想,為寫作作了充分的準備。四年期滿回京後,與顧彩合作《小忽雷》傳奇,進行了一次藝術實踐。然後歷13個寒暑,三易其稿,於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寫成,立即轟動京師。康熙皇帝索劇審閱。次年春,孔尚任即以“疑案”被謫官,重新回到曲阜隱居,鬱鬱寡歡而終。

孔尚任詩文甚多,卻因而贏得不朽盛名。此劇取材於當時人們記憶猶新的“明季國初之事”。它以復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為線索,以南明興亡為中心事件,將朝政得失、文人聚散交織成一部雄偉悲壯的史詩,展現了明末動盪不已、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畫面。歌聲檀板之中隱含褒揚誅貶之義,從而“知三百年之基業,隳〔hui揮〕於何人?敗於何事?消於何年?歇於何地?”達到“懲創人心,為末世一救”(孔尚任《桃花扇小引》)之目的。 像一樣,包蘊著深沉強烈的興亡之感,並藉“離合之情”抒發出來。劇本把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愛情置於激烈而復雜的政治漩渦之中。李香君雖然身居娼寮,卻具有與一般歌妓不同的見識與品格。她熱愛故國,痛恨權奸,敬重東林、復社文人。新婚之夜,當她得知妝奩〔lian連〕來自閹黨阮大鋮後,毅然拔簪脫衣,摔到地上,並斥責侯方域的軟弱。閹黨強迫她嫁給新貴田仰,她一口回絕,頭撞翠樓,血濺詩扇,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自己的清白。她把自己比作擊鼓罵曹的女禰衡,酒筵上義正辭嚴地揭露馬士英、阮大鋮的罪行,剛烈之氣咄咄逼人。被打倒在雪地上,依然罵不絕口,真是一副錚錚俠骨!侯方域雖然有些軟弱、動搖、糊塗,但在李香君的激勵下,積極投身抗清復明鬥爭,被權奸投進監獄也未投降變節。出獄後,立即到南京尋找李香君。當他們歷盡艱辛,再次相逢於棲霞山上時,在張道士的棒喝下,毅然割斷兒女情根,雙雙出家入道。 “曲終人杳,江上峰青,留有餘不盡之意於菸波縹緲間,脫盡團圓俗套”(梁廷柟《曲話》),具有蒼涼的悲劇氛圍。

“借離合之情,抒興亡之感”,表現了善惡、正邪、清濁、美醜之間的殊死搏鬥,全面評價了南明興亡的歷史。和一樣,劇中充滿了否定本階級的悔恨、儒家理想的幻滅,與對歷史和人生空幻悲涼的感傷情緒。他們上承湯顯祖的浪漫主義精神,熱切地呼喚人間至情,但遠不如湯顯祖那樣樂觀、酣暢、淋漓。對李自成農民軍的仇視態度,則表現出作者的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 是一部龐大嚴謹、內容宏闊的歷史劇。那麼紛紜、複雜、多變的人物事件,竟被作者舉重若輕、巧妙自然地組織到一起。脈絡清晰,渾然一體,“通體佈局,無懈可擊”(吳梅《中國戲曲概論》),不愧為佳構傑作。特別是那把桃花扇,不僅糾結著侯、李的際遇,而且聯繫著時代的風雲,真是“南朝興亡,遂系之桃花扇底”(《桃花扇本末》)。

擁有龐大的人物形象體系,幾十個人物無不繪聲繪色:李香君之剛烈、史可法之忠直、柳敬亭之任俠、侯方域之軟弱善良、馬士英之庸鄙貪婪、阮大鋮之機敏滑賊、楊龍友之八面玲瓏……全都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和是我國歷史劇的雙璧。它們像兩塊豐碑,最後顯示出明清傳奇的實力,成為傳奇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南洪北孔”之後,明清傳奇的光華漸漸熄滅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