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戲曲

第11章 第四節其他愛情婚姻劇

中國古代戲曲 周传家 3532 2018-03-20
愛情婚姻是人生的重要內容,也是文學藝術的永恆主題。元雜劇中表現愛情婚姻的劇目極多,除了膾炙人口的之外,《牆頭馬上》、《倩女離魂》、《留鞋記》也是著名的愛情劇。 《牆頭馬上》是白樸的代表作之一,演裴尚書之子裴少俊奉唐高宗之命,前往洛陽挑選奇花異卉,騎馬經過李總管花園牆外,李總管之女李千金正站在牆頭觀賞春景。二人顧盼生情,投詩寄扇,當晚在花園幽會,遂後悄悄逃離洛陽,來到裴少俊家後花園居住。七年後,生下一雙兒女,偶然被裴尚書發現。在裴尚書相逼下,裴少俊寫下休書,李千金丟下一雙兒女,回到娘家。後來,裴少俊狀元及第,到洛陽為官,欲與千金相認,裴尚書也承認兒媳。但李千金嫌裴家父子勢利、薄情,嚴辭拒絕。後來,在一雙兒女苦苦哀求下才和好如初。此劇根據白居易《井底引銀瓶》詩意創作,但反其意而用之,突破白詩維護封建禮教——“止淫奔也”的思想局限。通過裴少俊、李千金的戀愛故事,歌頌了封建社會青年男女對愛情的追求,肯定了自由戀愛的合理性。李千金雖出身於名門仕宦,卻不受封建禮教的桎梏,一反閨閣少女的羞怯與矜持,敢於自擇佳偶,不顧一切地以私奔形式來實現婚姻自主。她當面駁斥裴尚書對她的指責和誣衊,揭露裴尚書的冷酷和虛偽,叛逆精神十分強烈。像她這樣獨特而鮮明的性格在元雜劇中並不多見。


牆頭馬上
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取材於唐代陳玄祐的傳奇小說《離魂記》。故事說的是張倩女與王文舉指腹為婚。 17歲那年,王文舉前來拜見岳母,倩女心為之動,情為之牽;但母親嫌文舉家道中落,沒有功名,不肯招贅,逼王文舉進京趕考。別離後,倩女悵然若失,感傷而病,遊魂離體而去,直追到戀人身邊。文舉擔心“奔則為妾”,“有玷風化”,哀求她返回。倩女卻堅定地結伴而行。後來,王文舉中了進士,與倩女靈魂衣錦還鄉,靈魂與本人合為一體。倩女得到了愛情和幸福,但她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她不僅要以整個身心去對抗封建禮教,還要讓靈魂脫殼去完成對理想的追求。 “理之所無,情之所有”。 《倩女離魂》的情節很奇特,浪漫主義色彩很鮮明,但符合“癡情幻覺”的邏輯。這齣戲並沒有脫離現實生活,它相當真實地展現了被壓抑的青年女子的內心世界。通過肉體與靈魂雙重心態的對比,使人感受到被禁錮的沉重和掙脫羅網後的暢爽。鄭光祖是元代後期享有盛名的雜劇作家,其語言當行而不俚俗,優美而不晦澀,細膩而不纖巧,精美而不雕琢,既符合人物性格,又富於詩的美感。倩女靈魂追趕王文舉一折,通過靈魂的唱腔,既描繪了秋天江岸的月夜景色,又刻畫出靈魂慌忙趕路的神態和思念情人的焦急心情。那淡淡的月光,輕輕的煙霧,好似薄薄的紗幕籠罩在江面上,構成一幅迷離恍惚的畫圖,與飄飄忽忽的靈魂融為一體,把人帶入幽靜、深邃、奇幻的藝術境界……

《留鞋記》是曾瑞的代表作,劇中女主人公王月英是胭脂舖王婆婆的獨生女兒。她自幼喪父,和母親守著一爿〔pan盤〕小店過活。秀才郭華喜歡月英的純真質樸,常藉買胭脂的機會與她相見。二人相約元宵之夜同遊相國寺。但當月英趕來時,郭華酒醉未醒。月英等到四更天,只好用手帕包了一隻繡鞋留在郭華懷裡。郭華醒來不見月英,十分後悔,吞帕自殺。包拯審案,王月英上堂認鞋,從郭華口中拽出手帕,郭華慢慢甦醒,面見包拯,說清原委。在包拯主持下生旦團圓。王月英潑辣大方,敢做敢當,相思太苦,便約郭華幽會。當丫環提出擔心時,她毫無羞色地說:“何須尋月佬,則你是良媒”。 “便犯出風流罪,暗約下雨雲期,常言道風情事哪怕人知?!”公堂上,包拯教訓道:“未嫁閨女不該做出這種勾當。”月英回答說:“本待望同衾〔qin親〕共枕,倒做了帶鎖披枷,這一切風流話靶,也是個歡喜冤家。”她把卓文君等女性當作自己的榜樣,大膽地坦露心跡,理直氣壯地維護正當的愛情,反映出市民階層婦女的覺醒,具有火辣辣的氣質和風采。

男女間追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民主精神還表現在人、神戀愛故事之中。李好古的《張生煮海》和尚仲賢的《柳毅傳書》是元代神話愛情戲的雙璧。 《張生煮海》寫潮州秀才張羽出游到石佛寺,借寓讀書,清夜撫琴抒懷。東海龍王三女瓊蓮聞琴聲而來,書房相會,並贈鮫綃帕作為定情之物,約於中秋之夜相會。龍王不允,張羽十分失望。仙姑同情這對戀人,贈給張羽三件法寶:銀鍋、金錢、鐵勺。教張羽以鐵勺舀海水,放入銀鍋,將金錢置於水中,架火煮之。鍋內水少一分,海里水幹十丈。龍王受不住熬煎,定會答應婚事。張羽依計而行,但見海水沸騰,水族亂成一團。龍王果然來石佛寺與張羽講和並應允婚事。張羽進龍宮和瓊蓮喜結良緣。 《柳毅傳書》寫洞庭湖龍女三娘嫁與涇河小龍。涇河小龍寵愛婢妾,將龍女三娘遺棄。公婆又聽信讒言,罰她到涇河邊牧羊,受盡苦楚。落榜秀才柳毅回家途中遇到龍女三娘,同情她的遭遇,並幫她捎信,請她父母前來搭救。龍女三娘的叔叔錢塘龍王聽說侄女受苦,頓時火冒三丈,駕起雲頭至涇河懲罰了涇河小龍,救回侄女龍女三娘。洞庭龍王欲招柳毅為婿,柳毅拒絕。回到家中,老母已為他擇妻盧氏之女。新婚之夜,柳毅發現盧氏之女原來就是龍女三娘。龍女用飛虹搭成彩橋,迎接柳毅母子到龍宮安居。


張生煮海
上述兩劇充滿神奇瑰麗的浪漫主義色彩,充分肯定了男女雙方的品德和追求,歌頌了愛情的偉力,人對神的勝利。龍女瓊蓮熱愛人世生活,敢於衝破禮教藩籬和人神界限,私訂終身大事。張羽熱戀龍女,為尋找心上人,跋涉於山崖海角之間,煮沸大海,迫使龍王求饒。柳毅熱情純潔,急公好義,為搭救弱者,千里傳書,不辭勞苦。龍女三娘的形象尤為光彩。她雖身遭不幸,並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經過勇敢而又執著的追求,終於苦盡甜來,得到幸福。 《張生煮海》描寫海上風光充滿詩情畫意。 《柳毅傳書》結構嚴謹,悲喜交替,劇情波瀾起伏,搖曳多姿。描寫兩龍交戰場面,煙詭雲譎〔jue決〕,有聲有色。 此外,表現帝妃之戀的《梧桐雨》(白樸)、(馬致遠)也都享有盛譽。 《梧桐雨》是一出描寫唐明皇與楊玉環愛情的悲劇。曲詞優美,尤以對人物心理刻畫的細膩、逼真見長。唐明皇雨夜哭祭玉環一折,寫盡了情與戀、思與念,感傷的心境與秋雨滴在梧桐葉上的氛圍交織在一起,淒涼蕭瑟,哀婉欲絕。

敘述民女王嬙(字昭君)被選入宮後,因不肯賄賂畫工毛延壽,毛故意醜化之,使她不得召見。一次,昭君彈奏琵琶,藉以排遣心頭愁悶,元帝偶聞,驚為后宮第一人,倍加寵幸。毛延壽畏罪,逃至匈奴,獻出昭君畫像,唆使單于索要昭君,並以大軍入侵相逼。百官無能,漢元帝只得送昭君和番。元帝與昭君灞〔ba罷〕陵橋依依難捨,洒淚而別。昭君行至番漢交界處,投水自盡。元帝於宮中掛起昭君畫像,寄託相思之情。夢中與昭君相會,醒來卻聽到孤雁哀鳴,更添愁悶。後來,單于將毛延壽送回漢朝,元帝下旨殺了毛延壽祭奠昭君。此劇取材於晉代葛洪《西京雜記》中的《王嬙》一篇,又吸收集中了眾多描寫昭君和親故事的精華,將漢元帝作為悲劇主角來塑造,把漢元帝與王昭君的悲劇上升到國家興亡、民族榮衰的高度。曲詞優美,情景交融,淒婉感人,是元曲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有英文、日文譯本。


漢宮秋
元雜劇作家用優美的文筆,歌頌了男女間真摯純潔的愛情,溫馨和美的家庭;同時,作家的筆鋒也觸及到在以男性為中心的封建制度下婦女的悲慘命運,創作出一批負心戲,其中以楊顯之的《瀟湘夜雨》、尚仲賢的《負桂英》、石君寶的《秋胡戲妻》最為有名。 《瀟湘夜雨》演張翠鸞隨被謫貶江州的父親張天覺乘船至淮河渡,遇風船翻,父女失散。翠鸞被漁翁崔文遠救起,收為義女,並與其侄兒崔甸士結為夫妻。二人海誓山盟,但崔甸士中狀元後即背棄翠鸞,招贅於主考官家。翠鸞前往尋夫,被崔甸士誣為逃婢,刺配沙門島。行至臨江驛,大雨滂沱,翠鸞啼哭不已,驚動正在驛中避雨的廉訪使——原來就是她失散多年的父親張天覺。父親奏免主考官,捉拿崔甸士夫婦,後經崔文遠一再求情,翠鸞才又與崔甸士結為夫妻。這齣戲揭露了崔甸士的醜惡靈魂、卑劣行徑、狠毒手段,批判了他喜新厭舊、負心毀約的行為,反映了重大的社會問題。全劇以風雨貫穿始終,淒風苦雨襯托出翠鸞的悲慘境遇,增強了悲劇氛圍。

《負桂英》演妓女敫桂英收留下落第的書生王魁,並資助他讀書上進。次年,王魁赴京趕考前,二人盟誓於海神廟,相約永不相棄。但王魁高中後背棄桂英,逼得桂英在海神廟前狀告王魁,自縊身死,死後化作厲鬼捉殺王魁。這齣戲濃墨重彩地塑造出敫桂英癡情如水、剛烈似火的性格。 《秋胡戲妻》中的秋胡是春秋時魯國人,與梅英新婚三日,便被徵從軍。夫妻一別10年,梅英含辛茹苦,奉養公婆。貧不改志,守身如玉,嚴辭拒絕財主李大戶的逼婚,一心等著丈夫歸來。然而秋胡衣錦回鄉,在桑園遇到梅英時,因未認出,竟以黃金引誘,並用強力威脅調戲。梅英認出丈夫後,大失所望,罵他是“沐猴冠冕,牛馬襟裾〔ju居〕”,並索要休書,後經婆婆苦苦勸解才原諒了丈夫。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