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戲曲

第10章 第三節《西廂記》天下奪魁

中國古代戲曲 周传家 3334 2018-03-20
王實甫是前期優秀劇作家,名德信,大都人,大概與關漢卿一樣由金入元。從他的散曲《退隱》中可窺知,他早年居官,後退職在家,至少享有60歲壽命。元末明初賈仲名《錄鬼簿續編》裡有一首追吊他的[凌波仙]詞: 風月營密匝匝列旌旗,鶯花寨明飚飚排劍戟,翠紅鄉雄赳赳施謀智。作詞章風韻美,士林中等輩伏低。新雜劇,舊傳奇,天下奪魁。 詞中“風月營”、“鶯花寨”、“翠紅鄉”都是指元代女雜劇演員聚居之地。可見,王實甫經常出入這些地方,和雜劇藝人交往,並為她們寫戲。他的劇作詞藻華麗,風致優美,士林中無不嘆服,代表作更是獨占鰲頭。 的故事並不復雜,說的是唐代崔老相國去世後,老夫人攜女兒鶯鶯扶靈歸葬,丫環紅娘一路陪伴。因道路阻隔,暫停靈於河中府蒲州境內的普救寺,借宿西廂小院。父母雙亡、書劍飄零的洛陽書生張生赴京趕考,為會朋友白馬將軍來到蒲州,遊佛殿時邂逅鶯鶯,為其無比的艷麗而驚喜。鶯鶯乍見翩翩少年,也不禁深情地回眸〔mou謀〕一望。經過隔牆吟詩,互表心跡。同做道場,增進了解,兩人開始默默相愛。這時,叛將孫飛虎兵圍普救寺,要搶鶯鶯做押寨夫人。危急之中,老夫人許下:誰能退兵救女,便招為女婿。張生投書白馬將軍,退兵解圍;但老夫人卻在酒宴上賴婚,堅持把鶯鶯許給侄兒鄭恆,讓張生和鶯鶯兄妹相稱。張生以琴聲向鶯鶯傾訴相思之苦,又通過紅娘寄柬。鶯鶯假意鬧柬,同時又托紅娘給張生捎信,相約夜晚花園幽會。但當紅娘把跳牆而進的張生領到面前時,鶯鶯又突然變卦。張生又氣又惱,一病不起。紅娘同情,鶯鶯心疼,終於深夜來到張生書房,共度佳期。老夫人發覺後,拷打紅娘。紅娘據理反駁,曉以利害,老夫人啞口無言,只好承認既成事實;但又逼張生進京趕考,求取功名。深秋黃昏,張生和鶯鶯在十里長亭依依惜別,柔情繾綣。張生夜宿草橋,夢鶯鶯偕行,醒來唯見曉風殘月,倍感傷情。鶯鶯閨房揮筆,寫不盡縷縷情思。張生高中,正擬榮歸完婚之際,鄭恆來到普救寺,謊稱張生已另贅別娶,脅迫鶯鶯成婚。老夫人再次出爾反爾,聲稱要將鶯鶯嫁給鄭恆。幸虧張生及時趕來,再得白馬將軍相助,才與鶯鶯成就百年之好。


西廂記
取材於唐代大詩人元稹的傳奇小說(又名《會真記》)。宋代以後,曾被改編為多種藝術形式,思想內容逐漸有所變化。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金代董解元的諸宮調,人稱《董西廂》,它是王實甫的直接藍本。 在裡,張生對鶯鶯“始亂終棄”,博取功名後另贅高門。雖然客觀上也揭示了封建宗法社會中婦女的悲慘命運,但露骨地宣揚了“女人禍水”的偏見,把鶯鶯看作“不妖其身,必妖於人”的尤物,把張生美化成能“忍情”、“善補過”的君子。斐然的文采令人激賞,明顯的局限性卻叫人惋惜。 《董西廂》把僅有3000字的傳奇小說擴充為五萬多字的說唱文學,對崔、張愛情故事進行了徹底改造。改塑了人物,提煉了主題,結構宏偉,情節曲折,曲詞精美。王實甫在《董西廂》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不僅把敘事體的說唱文學變成了代言體的戲劇,而且使崔、張愛情故事的思想內容有了提高和昇華,藝術形式趨於完美。 《董西廂》還沒能完全擺脫“自是佳人,合配才子”以及榮華富貴的世俗觀念,王實甫則明確提出“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口號。這是的點睛之筆,表達了封建時代廣大青年的心願,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董西廂》枝蔓過多,人物性格不夠完整統一,裡的人物個個血肉豐滿,形神兼備。尤其是鶯鶯、張生、紅娘、老夫人幾個主要人物堪稱典型。

相國千金鶯鶯和母親相依為命,對母親尊敬而孝順,月夜焚香為母親祈禱,孫飛虎圍寺時願為保護母親而獻身。但是,平時她又怨母親管束太嚴,派紅娘行監坐守。白馬解圍後,母親公然賴婚,鶯鶯滿腹怨恨和不滿,說:“老夫人謊到天來大!”埋怨母親“將顫巍巍雙頭花蕊搓,香馥馥〔fu复〕同心縷帶割,長攙攙連理瓊枝挫。白頭娘不負荷,青春女成擔擱,將俺那錦片也似前程蹬脫。俺娘把甜句兒落空了他,虛名兒誤賺了我。”鶯鶯熱烈地追求愛情婚姻的自由,不僅內心嚮往,而且付諸行動:佛殿相逢,她手捻花枝,對張生含情脈脈;月夜聯吟,她用“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的詩句向張生傾吐心事;祭奠父親亡靈時,還和張生眉目傳情;溶溶月夜,她背著母親來到張生窗下聽琴;她既讓紅娘傳書寄柬,又假意發作;既約張生幽會,又突然賴帳……經過一番猶疑、抗爭,最後終於克服了矜持、軟弱,衝破封建意識的束縛,做出了被封建統治者看作大逆不道的醜行——與張生私自結合,實現了自主婚姻的理想。劇本深刻、細膩地展示了鶯鶯思想覺醒的過程,成功地塑造了封建禮教叛逆者的形象。

裡的張生,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卻不諳〔an按〕人情世故,看不出自己與鶯鶯之間的門第差別,意識不到和鶯鶯之間的愛情不合禮法。他對鶯鶯愛得如醉如痴、神魂顛倒,追求愛情時熱烈、直接而大膽,沒有半點兒虛假。他托紅娘傳遞書柬,並不對紅娘保守秘密。鶯鶯酬柬相約幽會,他不僅讀給紅娘聽,還向紅娘解釋詩意。鶯鶯決定與張生結合,送來“藥方”,他也給說了出去。張生有著十足的書生氣和才子氣,既是個志誠種,又是個“銀樣蠟槍頭”。 紅娘是全劇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她開朗、潑辣、聰明機智、伶牙俐齒。她曾經善意地嘲笑過張生的寒酸迂腐,當面揭破鶯鶯的口不對心;但是,對於兩人純真的愛情,她打心坎裡理解、同情、支持。出主意,想辦法,遞書送柬,熱情奔走,促成好事。老夫人拷打逼問,她不慌不亂,動之以情理,曉之以利害,迫使老夫人認可了鶯鶯與張生的結合。一個地位卑微的小丫頭,居然贏得了鬥爭勝利,難怪張生誇紅娘是“擎天柱”。

老夫人是張生、鶯鶯、紅娘的對立面。她“治家嚴肅,有冰霜之操”,指派紅娘“影兒般不離身”地“行監坐守”,生怕青春年華的女兒“折了身分”。為維護封建道統尊嚴和“好名聲”,她把女兒當作豢養的籠中小鳥,錦衣玉食,卻不給絲毫自由。為了給女兒謀取“幸福”,她堅持門閥觀念,不招白衣女婿。先是不講信義地賴婚食言,後又逼女兒“昨夜成親,今日別離”。不能說她不愛女兒,但正是她的“愛”,違背了女兒的心願,破壞了女兒的幸福。不能說她沒有一點母性,但在她身上更為集中鮮明地表現出頑固、狡詐、冷酷、無情的封建本性。 的故事並不離奇複雜,始終圍繞著有情人能否成為眷屬這一主線展開,巧妙地將幾組矛盾衝突(老夫人、鄭恆與鶯鶯、張生、紅娘之間,鶯鶯、張生與紅娘之間,鶯鶯與張生之間,孫飛虎與崔、張之間)粘合在一起,形成前後勾聯、宏闊縝密的戲劇結構和開闔〔he河〕相間、張弛有致的戲劇節奏。利用誤會、巧合、誇張、抒情、打趣、滑稽、幽默、詼諧等藝術手法,造成優雅深沉與爽朗熱烈參差錯落,潑辣、輕快滲透其間的情感效應,構成抒情詩般的喜劇風格。

才情豐沛,文采飛揚,“珠璣滿眼,美不勝收”。許多曲詞巧妙地化用唐詩、宋詞,出以新意,營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描摹出人物的微妙心態。如第一本楔子末尾鶯鶯唱的[么篇]:“可正是人值殘春蒲郡東,門掩重關蕭寺中;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無語怨東風。”綺麗而含蓄的文詞,傳遞出鶯鶯的寂寞與惆悵。特別是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中鶯鶯的唱詞更是膾炙人口,為人傳誦: [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cong匆〕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tun屯〕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耍孩兒]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 這些曲詞真是把青年男女間的離情別緒寫絕了!難怪第二十三回林黛玉稱讚是“詞句警人,餘香滿口”。 被譽為“天下奪魁”的北曲壓卷之作,其版本多達百餘種,歷代評註者不勝枚舉,並被譯成英、法、德、意、俄、日、拉丁、印地、越南、朝鮮等文字。作為案頭文學,它擁有廣泛的讀者,對、產生了積極而深刻的影響。作為舞台演出本,它不僅長期活躍在舞台上,而且成為今天許多地方劇種的優秀保留劇目。是一部不朽的愛情詩劇,它與古希臘的《俄狄浦斯王》、印度梵劇《沙恭達羅》同列為世界三大古典名劇,在中國文學史和世界戲劇史上閃耀著燦爛的光輝。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