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書籍史話

第6章 第一節正規書籍的產生

中國古代書籍史話 李致忠 2044 2018-03-20
前邊說過了,所謂正規書籍,是指以傳播知識、介紹經驗、闡述思想、宣揚主張等為目的,經過編制或創作,用文字書寫、刻、印在一定形式材料上的著作物。用這個尺度來衡量我國正規書籍的產生,就有如下的說法了。 《尚書》偽孔《序》,自然不是真的出自西漢初年孔安國之手,但也不會晚於東晉的梅賾〔ze 則〕。這篇序文說:“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好像中國典籍早在伏羲時代就已經產生了,這很不可信。這篇序文還具體說:“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少昊、顓頊〔zhuanxu 專需〕、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八卦之說,謂之《八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丘》……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照這個說法,則早在三皇五帝的原始社會中國就產生了正規書籍。而這在實際上則是不可能的。偽孔《序》繼續補充說:“先君孔子生於週末,睹史籍之煩文,懼覽之者不一,遂乃定《禮》、《樂》,明舊章;刪《詩》為三百篇;約史記而修《春秋》;贊《易》道以黜《八索》;述《職方》以除《九丘》;討論、《典》,斷自唐虞以訖於週。芟夷煩亂,翦截浮辭,舉其宏綱,撮其機要,足以傳世立教。”這又說明經過孔子的研究整理,三皇五帝時的書已失去原貌,而流傳下來的則都是經過孔子潤色加工的。所以我們可以認定,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以前,中國的確是已經產生了正規的書籍。 《尚書·多士篇》中說:“惟爾知,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殷革夏命。”這段話講的意思是,當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成功之後,要把殷代部分遺民朝西部遷移。遺民不解其義,牢騷滿腹,議論紛紛。於是周公出來訓話,說是你們應該知道,你們的先人是有冊書典籍的,那裡邊闡述了殷革夏命的道理。現在殷朝已被推翻,也是天命革殷,同殷革夏命時的道理一樣。希望你們不要違抗天命,服從遷移。這段話如果作這種解釋是對的,則亦證明殷朝前期已經產生了正規書籍。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曲阜(今山東曲阜)人。他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整個生活的時代恰是春秋末年。孔子一生除了行教之外,就是整理古籍。所謂刪訂《六經》,就是他整理古籍的重要內容。 《六經》之名在孔子刪訂時並沒有,孔子刪定之後也只叫“六藝”,直到後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才確立《六經》的名稱。 《六經》指的是《易》、、《詩》、《儀禮》、《樂》、《春秋》。 《樂經》後來失傳,故又有《五經》之稱。既然是說孔子刪訂《六經》,顧名思義,那就不是創作,而是編次訂定。既然是編次訂定,那就說明在孔子之前這些書早就有了基礎,並久已流行了。否則孔子依什麼為底本進行刪汰訂定呢!事實也正是如此,傳說孔子晚年喜歡研讀《周易》,由於經常展閱,竟使編連《周易》竹簡的編繩都磨斷了多次。 “韋編三絕”的典故便來源於此。這說明《周易》在孔子之前早已成書傳世,否則孔子也就無《易》可讀了。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專著,在該書中孔子多次引證《尚書》和上的話作為論據,闡述某種思想,說明某種道理。表明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以前,《尚書》也早已成書行世,否則孔子也就無從征引了。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吳季札曾經到魯國觀樂。魯國為吳季札所歌的《詩》,據《左傳》記載,其分類名目、先後次第等,已和今本差不多。而吳季札赴魯觀樂的那一年,孔子才只有八歲,表明遠在孔子之前,也早已成書流行了。至於《春秋》,據司馬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說,孔子曾向許多諸侯宣傳自己的政治觀點和立國主張,都遭到拒絕,不被採用。 “故西觀周室,論史記舊聞,興於魯而次《春秋》。”次就是編次,既是編次,就說明在孔子之前《春秋》也早已成書,否則孔子也就無所謂編次了。事實上魯國早有國史,名字就叫《春秋》,孔子不過據此加以增刪編次罷了。所有這些實例,都能雄辯地說明,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末年以前,正規書籍的確是早已產生了。

至於產生在孔子之前的這些正規書籍,究竟出自什麼人之手,雖然無法確定具體的編纂者,但我們也可以大體上推知。殷商和周王朝的前期,還是“學在官府”的時代,中央天子和王國諸侯的周圍都有史官,他們負責記言記行,保管文獻檔案等。因此,當時藏書、讀書乃至於編書、著書的權利,都只能屬於這些史官及其所服務的少數統治階級貴族。這些人以外的一般人是無權問津的。所以,史官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高級知識分子。他們既有知識,又生活在貴族統治者周圍,同時掌握著豐富的文獻檔案材料,這就給他們創造了極好的編書、著書的條件。孔子所刪訂的《六經》原著,有的大概就出自這些史官之手。 正規書籍的產生,意味著人類文明的進步,意味著知識更加廣泛更加普遍的傳播。所以到春秋後期便出現了“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的局面。過去少數人那種壟斷知識的局面逐漸被打破,一種新的思想在社會內部孕育著,萌生著。待到孔子以教育家的姿態登上歷史舞台,更進一步提出了“有教無類”的口號,表明知識已突破少數上層人物的桎梏,向更廣泛的士階層飛去。士階層就是知識階層,知識階層的出現,意味著書籍創作要進一步發展。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