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著名的寺廟宮觀與教堂

第20章 第二十節北京最大的喇嘛廟雍和宮

雍和宮在今北京市東城區雍和宮大街路東,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原為雍正帝當皇子時的官邸,他被封為雍親王后改稱親王府。雍正即位後,將這裡作為行宮。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名雍和宮,這裡成為雍正帝進行封建統治的秘密活動中心。後來用於停放雍正靈柩,供奉雍正影像,並召來許多喇嘛誦經。宮內主要建築的琉璃瓦由綠色改為黃色,升格到與宮殿同一等級,自此成為清帝供祀祖先的影堂。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清朝中央政府為了團結信奉喇嘛教的蒙、藏等族上層首領,將雍和宮正式改為喇嘛廟。從此雍和宮成為喇嘛教黃教的上院。最盛時有喇嘛900名。 雍和宮的建築具有集各族建築藝術為一體的獨特風格,是一組巍峨壯麗的古建築群。廟分為三路,中路位於南北中軸線上,七進院落,五進殿宇,從低到高,層層疊疊,從寬闊到幽深。左右又配有兩路多種形式的配樓、配殿,黃色琉璃瓦頂和多種形式的殿頂交相輝映。最前面有高聳的東、北、西三座風格各異的高大牌樓,形成牌樓院。其後為琉璃門坊昭泰門,形成南北分界線。門後為寺廟區,有天王殿、雍和宮、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等著名建築,其中以法輪殿和萬福閣最為輝煌。整個建築前半部疏朗開闊,後半部密集交錯,是北京最大的喇嘛廟。

雍和宮珍藏著許多重要的宗教文物。其中五百羅漢山、楠木佛龕、檀木大佛為稀世珍品,被譽為雍和宮“三絕”,在國內外都享有盛名。

雍和宮萬福閣
五百羅漢山在法輪殿宗喀巴像背後,先用一巨大檀香木雕成山形,再用金、銀、銅、鐵、錫五種金屬製成五百羅漢。山高3.37米,寬3.45米。五百羅漢形態各異,色澤鮮麗,渾然一體。 楠木佛龕在萬福閣內,龕內正中供著一尊銅鑄釋迦牟尼像,佛像的佛龕和周圍的火焰光芒,由金絲楠木精雕而成,工藝十分複雜。 檀木大佛也在萬福閣內,不過從時間上講是先有大佛,後有萬福閣。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西藏發生了反對達賴的叛亂,清政府派兵予以平定,並將軍政大權交給當時的七世達賴,達賴非常感激,思有所報。此時恰好聽說乾隆想在雍和宮新建樓閣,便從尼泊爾國王手中買下一根長26米、直徑八米的印度白檀木,從西藏送到北京雍和宮。後來,清廷用這根檀木雕成了一尊高18米、徑寬八米的大佛(剩餘的八米埋在地下)。佛像的西藏名叫“佔巴”,漢語裡叫“彌勒佛”,意即未來佛。它滿身貼金,頭戴金冠,裝飾極為華貴,作挾天蓋地手勢。待佛像放置好以後,才著手修閣。檀木大佛已被收入英國《吉尼斯世界大全》,被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木雕佛像。萬福閣以大佛為中心,列柱架梁,形成一個從地面到閣頂共三層的豎井般的空間,人們可沿樓梯和環形走廊,從不同的高度和角度觀瞻大佛。萬福閣兩側各有一小閣與之並列,三閣之間以木構飛廊相連,構成一座新奇的整體造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