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武術

第13章 第八節戳腳

中國古代武術 任海 751 2018-03-20
《水滸》在武松醉打蔣門神裡有這樣一段精彩的描寫:“武松先把兩個拳頭去蔣門神臉上虛影一影,忽地轉身便走。蔣門神大怒,搶將來;被武鬆一飛腳踢起,踢中蔣門神小腹上,雙手按了,便蹲下去。武鬆一踅〔xue穴〕,踅將過來,那隻右腳早踢起,直飛在蔣門神額角上,踢著正中,望後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二十九回)。武松使用的這種打法正是戳腳中的招法,叫做“玉環步,鴛鴦腳”。 在中國古代武術的技擊格鬥中,武術家們一般都比較忌諱用腿出擊。因為腿不僅支撐著全身的重量,還要根據格鬥的變化,完成躥蹦跳躍、閃展騰挪的重要任務。所以,武術家們出腿都非常謹慎,有“動腿三分虛”的說法。但是戳腳一反這種習慣的看法,充分發揮腿的威力,在技擊中主要靠腿和腳打人,而手臂主要起輔助作用,正如人們常形容這種拳術的“手是兩扇門,全憑腳打人”。這種獨特的技擊方式是有道理的,因為,腿不僅比手臂長,力量大,而且有較好的隱蔽性,在格鬥時人們往往注意上肢動作,而忽視下肢,用腿攻有出奇兵的效果。戳腳就是在這種戰術思想指導下發展出來的一個優秀的北派拳種。

戳腳出現在宋代,盛行於明清。主要的腿法有提、圈、掀、點、插、擺、踢、蹬八法,這些基本腿法又可以組成大約81個腿部動作。戳腳擊法一般是先以手臂動作迷惑對手,吸引對手的注意力,隨即腿起腳發,攻其不備,左勾右掛,明圈暗點,前踢後打。戳腳有文趟子和武趟子兩種類型。武趟子剛健有力,放長擊遠,有九路腿法,每一路都是一步一腳,連環發出,左右互換,互相對稱,所以也叫“九轉連環鴛鴦腳”;文趟子由武趟子演變而成,動作小巧,柔中帶剛。 當年太平軍北伐時,在李開芳的部隊中有一個精通戳腳的武術家名叫趙老燦。當這支孤軍深入的北伐部隊失敗後,趙老燦就埋名隱姓在河北一帶的民間傳授戳腳的拳術,使戳腳在華北地區流傳開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