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武術

第7章 第二節內家拳

中國古代武術 任海 2434 2018-03-20
自宋代開始,特別是在明、清兩代,一種強調內功的武術派別發展起來,一開始主要流行於武當山和浙江東部一帶。這一武術派別為了與以少林武術為代表的剛硬直取、主動技擊的打法相區別,把少林武術稱為外家拳,而將自己的稱為內家拳。當然,這種稱法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抬高自己,貶低少林武術的意思。不過,後來不少武術家們也都採用這種區別方法。其實,將武術劃分為內家、外家,嚴格的說來是不夠準確的。因為被稱為外家的少林武術,也有上乘的內功。而內家的武術也並非總是一味地後發製人,以靜制動。如果用這種劃分來表示兩種不同的武術風格,即外家武術主動、主剛、尚力;而內家武術主靜、主柔、重意,還是可以的。 內家拳是如何產生的,由於缺乏足夠的史料,還不十分清楚,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最早提到內家武術的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黃宗羲(公元1610—1695年)。他在為明朝的一位內家武術家王征南寫的墓誌銘中提到,有一派與少林外家不同的內家武術家。他們以靜制動,攻擊他們的人一經交手就被擊倒在地。他還說內家拳是由宋代武當山的道士張三豐創始的。張三豐應宋徽宗的召見,在去京城的途中,夢中得到神人的傳授,創出內家拳(《南雷集·王征南墓誌銘》)。黃宗羲的兒子黃百家在《內家拳法》中也說:張三豐精通少林拳,後來對少林拳進行了徹底改造,創出內家拳。內家拳技藝玄妙深奧,學會一兩手便足以勝過少林拳。這些說法有濃厚的迷信色彩和明顯的誇張。張三豐在中國武術史上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人物,後人常常把一些拳術發明權歸到他的頭上。究竟張三豐與武術有沒有關係,由於缺乏令人信服的史料,也因為在中國歷史上同名同姓的張三豐還不只一人,一時還難以下結論。不過,從這些說法中至少可以看到,內家拳並不是憑空造出來的,它與少林拳有一定的關係。也可以說它是少林武術與內功結合的產物。就是把以“靜”為主的內丹修煉術與以“動”為主的少林武術融合在一起,這樣“外練筋、骨、皮”與“內練精、氣、神”就糅為一體了。

內家拳法在技擊上很有自己的特點,清代曹秉仁在《寧波府志》中寫道:武術有兩種派別,一是外家,一是內家。外家以少林最為有名,在擊法上主張先發製人,跳踉〔lang良〕奮躍。但是,因為主動出擊就難免有疏漏,這樣,就會給對手以可乘之機。而內家拳則主張後發製人,不到萬不得已時不出手,而一出手則防不勝防。這樣的拳法使對手很難找到破綻進行攻擊,所以內家武術更為高明。 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明代內家拳高手、浙江寧波人張松溪,外觀上看去非常瘦弱,好像連身上的衣裳都撐不起來,行動舉止文質彬彬,像個書生。但是就是這個其貌不揚的人有一身精湛的內家武功。當時正是倭寇在東南沿海一帶騷亂的時候,有70名少林武僧應募去打倭寇,聽說張松溪的武名,要求與張比試比試。張松溪說,要比武可以,但要先立好生死文書,死傷概不追究責任才行。於是,雙方立了字約。張松溪在酒樓上袖手而坐,一名僧人飛身來踢,張松溪身體微微一側,順手一送,這個少林武僧如同彈丸一樣,凌空墜落,跌在樓下幾乎摔死,其他的少林僧人這才驚服。還有一個傳說講,張松溪70歲時曾經把三塊大石壘在一起,然後,赤手空拳地一擊,三塊石頭立時都被劈為兩半(柴萼《梵天廬叢錄》)。當然,這些傳說有明顯的抬高內家拳貶低少林拳的意思。其實,少林拳、內家拳都是優秀拳種,很難說哪個高,哪個低,正如武術家們常說的拳術無高低,功夫有深淺。

內家武術在技擊上講究“點穴法”,就是在交手格鬥時,有意識地去點擊對手經絡上的一些特殊穴位。點穴法是根據中醫經絡學說的理論設計的。中國古代中醫理論認為,經絡是人體氣血流通的通道,這種通道像一張大網把全身上下、內外聯結在一起。從頭頂到腳跟,五寸一大穴,五分一小穴,全身共有300多處穴位。對其中的一些穴位用手指、肘、膝、腳尖給以迅猛的點擊,可以使氣血的運行受阻。這樣可以造成生理機能的暫時失調,出現疼痛、酸軟、昏迷甚至死亡。這些穴位被稱為麻穴、啞穴、暈穴和死穴(習慣的說法是36穴,麻、啞、暈、死各九穴)。由於氣血是按照一定的時間在體內流動的,在流到某一穴位時,點穴才有較大的效力。因此,點穴法非常注意在不同的時間點不同的穴位。內家拳的高手們都有相當高超的點穴技術,如明末清初的武術家王征南(公元1616—1669年),有一次受到一個惡霸的侮辱,王征南略施點穴法,使這個傢伙幾天解不出小便。還有一次王征南與黃宗羲同遊天童山,遇到一個名叫山焰的和尚。山焰很有氣力,四五個人也打不過他,但是當他一接近王征南,就被點中穴位,疼得動彈不得。

後來被人們稱為內家武術的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拳種也都把點穴視為本門中不輕易示人的重要技法。如太極拳將點穴術與(擊打筋膜)、“拿脈”、“抓筋”列為四功,而且是四功中難度最大、要求最嚴的功法。點穴的技擊效果也是四功中最為顯著的,正如拳譜所說的“膜若節之,血不周流。脈若拿之,氣難行走。筋若抓之,身無主地。穴若閉之,神昏氣暗。”(《太極拳譜》卷七《楊譜:清代楊氏傳鈔老譜》)還有專門的“打穴歌”:“身似弓身勁似弦,穴如的兮手如箭。按時發兮須忖正,千萬莫要與穴偏。”(《太極拳譜》卷十二《陳譜:清末陳鑫太極拳論著》)因為穴有生穴死穴之分,關係到人的生死存亡,不易掌握,更為重要的是不能傳給邪惡之徒。古代武術家們對點穴術只採取口授的方法(《太極拳譜》卷八《楊譜:清代楊氏傳鈔老譜》)。

其實,不僅內家武術重點穴,少林等外家武術也有自己的點穴法,如《少林點穴法》是這樣寫的:“點法必先通其取,骨度分寸皆適應,局部定寸若干份,長寬一份亦一寸,無分老幼或男女,骨度分寸取穴存;一二節間定一寸,指中橫寬亦寸半,拇指首節定一寸,皆用男女定全身,悉知要害點穴位,百擊百中功夫真。” 根據黃百家的《內家拳法》記載,內家拳除了強調內功的修煉和點穴法外,還包括35種手法(又叫三十五掌或三十五拿)、18種步法、12招勢、72跌等。有名的內家武術家有張松溪、葉思南、王征南等。自黃百家以後,內家拳失傳。
註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