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話

第9章 第二節從小樹立遠大目標

具有天才的人,決不能因為自己有天才而不努力學習,有了天才還應當從小立定志向,樹立遠大目標,並鍥而不捨地去努力學習,勤奮讀書,為實現自己的志向不懈地奮鬥,這樣才會有所成就。一個人如果沒有志向,沒有為自己樹立遠大的奮鬥目標,只是過一天算一天,到什麼山才唱什麼歌,那樣即使有所成就也是僥倖得來的,其成就也必定是極其有限的。查查中國古代史書,凡是那些事業有成的著名歷史人物,絕大多數都是從小就有大志,想要為國家民族貢獻力量,或想要與前人媲美並肩甚至超越前人的人,很少能發現或根本找不見毫無志向而僥倖獲得成功的人。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那些從小就有大志,經過自己不斷努力,後來終於實現志向,成就了大事業的偉人,他們是怎樣立志,又是怎樣獲得成功的。

南北朝時期南朝宋齊間(公元420—502年)的史學家兼聲韻學家沈約,出身於已經破落的官宦之家。他的父祖輩都立有軍功,做過將軍、太守一類的官,並且多數能文能武,有著作傳世。到沈約這一輩時,由於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家族中已有多人被殺,家裡的財產或被充公,或被瓜分,已經變得十分貧窮了。沈約13歲時,父親也在政治風波中被殺,使得沈約少年時代就“流寓孤貧”,過著投親靠友混口飯吃的日子。但是沈約並沒有因此而消沉,他從小就立定志向要振興家門。在顛沛流離中他沒有學好武藝,不能像父祖輩那樣立軍功做將軍。他讀書卻是很用功,積累了不少知識,於是決定著書立說,做個文人學士。沈約特別喜歡史學和聲韻學,很早就立定志向做個史學家和聲韻學家。他生活的時代離晉朝滅亡還不遠,記晉朝始末的史書還沒有人編寫,於是他先著手編寫《晉書》。經過多年努力,編成了《晉書》120卷。不久,劉宋滅亡,南齊建立,沈約又決定編寫《宋書》。他不是那種光會立志不去努力的人,而是立定志向就孜孜不倦地去實行的人。又經過多年努力,他編成了《宋書》100卷。後來沈約編的《晉書》在戰亂中亡佚,而《宋書》則流傳了下來,並早已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中。在聲韻學方面,沈約經過多年研究,撰有一部《四聲譜》,為中國聲韻學的研究開創了先河。另外他還有文集100卷,收有他平日所寫的詩文。沈約的成就,實在是與他從小就立定志向,樹立了遠大目標,並為之不倦地奮鬥分不開的。他的成就說明了立志與成功之間的必然聯繫。

宋朝文學家柳開自幼喜歡文學,仰慕唐朝文學家韓愈、柳宗元的文風,因而自己改名為肩愈,字紹元,表示欲與韓愈比肩和紹承柳宗元的意願。他立定志向以後,每天都要用功誦讀這兩位唐朝大文豪的作品,不但把他們的文章讀得能夠朗朗背誦,並且還逐字逐句體會文章的意思,揣摩篇章結構的奧妙。經過這樣苦心孤詣的鑽研以後,柳開又摹仿著進行寫作。他每寫一篇,都要十遍八遍地修改,直到自己認為滿意了為止。經過摹仿以後,他才放開手腳自己出題作文,或請別人幫他出題和修改文章。開始寫的文章總是不如人意,字句有些彆扭,氣勢不夠恢宏。後來柳開體會到文如其人的道理,認為寫文章並非只是用字造句的技巧,而是跟個人的思想修養和對事物的觀察力有關。韓愈、柳宗元為人正直而有骨氣,在政治上遭受挫折時也毫不氣餒,從不向人乞求憐憫,所以他們的文章才有氣勢;他們對事物的觀察又很細緻,所以文章中有精彩的描寫,讀來能娓娓動人。因此,柳開決心也要做個正直的人,並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他小時候本來就疾惡如仇,13歲時曾單獨跟前來搶劫的強盜決鬥,不但趕走了強盜,還砍下了強盜的兩個腳趾。而且他還仗義疏財,樂善好施。他決定保持和發揚自己從小就有的這種優良品德,使個人修養不斷提高。與此同時,他又在課餘時間跟朋友下棋,培養自己仔細觀察和思考的能力。經過這樣學習做人和培養觀察力,久而久之,他覺得對自己寫文章確實大有幫助,寫起文章來能得心應手,並且也頗有氣勢了。這時候,他才敢拿著自己的文章去拜謁當時具有文名的學者,終於先後受到了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一帶)知府王祐和著名作家楊昭儉、盧多遜等人的賞識。他們都誇獎他的文章寫得好,具有韓柳遺風。其時柳開還不到20歲,說明他在青年時代就已成才了。後來柳開做官也很有成績,他做過文官,也做過武官,帶兵打過仗。他不論走到哪裡,都得到了人們的好評;他的文章也越寫越好,一掃五代十國時期的柔弱文風,開創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風氣。因此,他被人們稱許為“開古聖賢之道”、“開今人之耳目”的文章大師。柳開的成功,也是與他少小立志,並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志向分不開的。這又一次證明了立志與成功的密切關係。

宋朝文學家蘇軾從小立志向東漢節義之士范滂學習的故事,已在前面講過,這裡再補充一個他從小立志向當代賢人學習的故事。蘇軾剛上學讀書時,看到同學中有人在傳閱石介寫的《慶曆聖德詩》,在這首詩中提到了宋朝賢臣韓琦、富弼、杜衍、范仲淹等人。蘇軾抄寫了這首詩,指著詩中提到的人名,請求老師一一講述他們的先進事蹟。老師給他講解以後反問蘇軾說:“你為什麼對這些賢人很感興趣?”蘇軾回答說:“古人云,見賢思齊。我弄清楚了這些賢人的事蹟後,好便於向他們學習呀!”蘇軾不光口頭上說立志要向賢人學習,並且在實際行動上用功讀書,努力積累知識和學習做人的道理。他長大以後,在從政為官、待人接物上,處處向東漢的范滂和當代的韓琦、范仲淹等人學習,力求做一個正直節義之人。他寫文章詩詞也是如此,盡可能地宣揚古聖先賢之道,樹正氣,斥奸佞,所以他的文章詩詞都寫得豪放而有氣勢,被稱為豪放派作家,並選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蘇軾的成功,自然也與他少年立誌有很大的關係,他也是值得人們好好學習的榜樣。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也是個從小就有遠大志向的人。他是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七、八歲時,有一天去吉水的文廟參觀,見文廟中除了供奉著孔、孟、顏、曾等古代聖賢以外,自己的同鄉先輩歐陽修、楊邦乂〔yi義〕、胡銓也在那裡受到供奉。再仔細看這些先輩的神位上,都有帶“忠”字的諡〔shi市〕號。歐陽修的諡號是文忠,楊邦乂的諡號是忠襄,胡銓的諡號是忠簡。文天祥看後內心深受感動,從此就立志長大後也要做個忠臣。他對人說:“死後如果不能忠字的諡號,受到人們的供奉,那一輩子就白活了。”他自從立定了遠大的志向以後,讀書就格外用功了。他20歲考中進士,被選送到集英殿由皇帝親自出題殿試。文天祥針對當時政治上的腐敗現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寫了萬餘字的長篇論文。宋理宗看了他的論文很受感動,御筆親點他為頭名狀元。當時任主考官的王應麟說:“文天祥的試卷引用歷史典故為鑑戒,表現出了鐵石一樣的忠肝義膽,大宋能有這樣的人才,真是大有希望了。”後來元朝大軍南下進攻南宋時,文天祥起兵勤王。當時敵強我弱,文天祥臨時招募的士兵根本不是元軍的對手,但是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實際上已下定了以身殉國的必死決心。他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天下的忠臣義士能聞風而起,眾志成城來保住宋朝的天下。結果南宋不幸戰敗,文天祥奉命去元營議和時被扣留。他乘機脫逃後繼續抗元,且戰且退,直到最後被俘仍不屈服,在寫下了著名的《正氣歌》後慷慨就義,實現了他從小就立志做個忠臣的願望,真不愧為後人學習的光輝榜樣。

明朝著名愛國英雄于謙,也是個從小就有大志的人。他15歲考中秀才,讀了許多書,對歷史上的治亂興衰頗有所體會。他認為國家興盛的治世是因為有許多忠臣在輔佐君主;而國家衰敗的亂世,就是因為奸臣當道,忠臣受到了排擠。因此他立志長大了定要做個忠臣,跟那些禍國殃民的奸臣做鬥爭。當時明朝正在由初期的興盛走向中期的衰落。北邊蒙古的瓦剌部正虎視眈眈地準備南侵,邊界的形勢很緊張。于謙常常聽人講宋朝愛國英雄文天祥誓死抗元的故事,就決心以文天祥為榜樣,立志做個文天祥那樣的忠臣。他從祖父的書房中找到了一幅文天祥的畫像,就在上面題了幾句讚美這位愛國英雄的話,掛在自己的書桌旁,用來激勵自己。有一天,于謙看到人家建造房屋,運來許多石灰,就深有感觸地寫了一首題為《石灰吟》的詩:“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表示自己願像石灰那樣經受千錘萬鑿和烈火焚燒的鍛煉,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害怕,只要名留青史就心滿意足了。又有一次,家裡冬天取暖,把煤炭放進爐中燃燒,于謙看了又有所感觸,寫了一首題為《詠煤炭》的詩:“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爝〔jue覺〕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他在詩中又一次表達了自己願為天下蒼生幸福而不惜貢獻自己力量和生命的決心。于謙後來為官清廉,一直為實現自己少年時的志向而努力。當他任代理兵部尚書的時候,瓦剌部首領也先領兵南下,明英宗御駕親征兵敗被俘,也先兵臨北京城下。于謙反對有人提出的棄城逃跑的錯誤主張,帶兵抗擊也先,保衛了北京的安全。後來于謙雖然在統治集團內部鬥爭中不幸被殺,但是他抗擊也先保衛北京的英勇事蹟永遠為人們所傳誦。他以自己的實際行為實現了早年立定的志向,成了明朝中期一位了不起的愛國英雄。于謙的事蹟也充分說明了一個人少年立志與後來獲得成功之間的重大關係。

總之,一個具有天才的幸運兒,不能被自己的天才所誤,而是應當少小立志,樹立遠大目標,並踏踏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去努力,才能使自己成為國家民族的棟樑之才。一個幼年並不聰明的平常少年兒童,如果他能少小立志,樹立遠大目標,並且能為實現這個目標而長期努力,他也有獲得成功的希望。這裡面的關鍵是立志加努力,天才是其次的。天才加立志加努力,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平常人能立志加努力,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小;光有天才而無志向也不努力的人是成不了才的。 這裡還要補充一個史書中提到的孔融志大才疏的故事,用來說明立志與努力的關係。孔融自幼有很好的品德和聰明的頭腦,說明他是有天才的。幼時家里分梨吃的時候,他把大梨讓給哥哥弟弟吃,自己挑最小的。這就是千古傳誦的孔融讓梨的故事。他在少年時也曾立有靖難安邦的遠大志向,想要為國家的統一安定出力,但是他才疏意廣,到頭來也未成就什麼事業。才疏就是本領不大,意廣就是意志不集中。為什麼本領不大?那是因為不努力。為什麼意志不集中?那就是因為有患得患失的私心雜念,缺乏專心一意幹事業的恆心。所以史書上說他“才疏志大不自量”,“才疏意廣,迄無成功”。由此可見,立志不是一句空話,也不是立的志向越大越好。立志要根據個人情況和客觀條件,考慮國家民族的需要,立定一個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的目標;目標既經確定,就要專心專意地、孜孜不倦地去為之奮鬥,求其實現。一切患得患失的私心雜念都應去掉,即使偶而遇到一些挫折也不要退縮回頭,那樣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少小不立志是會一事無成的,而志大才疏,即立了大志而不專心專意地去努力奮鬥也是不會成功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