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話

第3章 第二節聖哲先賢的諄諄教導

中國古代有過許多聖哲先賢,他們留給後人不少很有意義的教導。以這些教導作為生活的準則或求學辦事的指南,對一個人的成才很有幫助。歷史上許多有志的青少年,就是時時刻刻以聖哲先賢的教導來勉勵自己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一句曾經勉勵了千千萬萬青少年發奮自強的教導。這句話見於儒家經典之中,意思是:天道是日夜運行永不止息的,是十分剛健有力的;一個具有崇高道德的人,應當以天道運行為啟發,也要十分剛健地自強不息地去奮鬥,去努力,才能有所成就。這一教導在歷史上曾被許多有志青少年作為座右銘,用來督促自己去努力奮鬥,甚至像三國時代曹丕那樣已經被立為魏王太子的貴族人物,也常用這一教導激勵自己發奮自強。他說:“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曹丕《與吳質書》)他想到了時間是像流水一般流逝的,如果青少年時代不努力,歲月是永遠無法再拉回來的。正因為如此,所以他時常督促自己不斷努力。後來他做了魏國開國皇帝,不但在政治上英明果斷,是一位舊式明君的典型,並且在文學上也卓有成就,留給後人辭賦散文30來篇、詩歌40來首,稱得上是一位頗有成就的政治家兼文學家。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見於儒家經典《大學》之中,意思是:一個人想要成就大事業,首先得從搞好自身修養做起,然後把自己的家庭管理好,再然後才能談得上去治理國家,為普天下的人謀福利。如果自己個人的修養很差,家庭中兄弟不和、父子不睦,那又如何能談得上去治理國家、為天下人謀福利呢?這一番“修、齊、治、平”的教導,歷史上曾勉勵了不少人,使他們在樹立了治國平天下的宏大志向以後,實際行動上從修身齊家踏踏實實地一步步去做,最後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志向,成為受人尊敬的偉人。如果檢視一下歷史上偉人們走過的足跡,就會看到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個人道德修養很高尚,而家庭又很和睦的,所謂“忠臣出於孝子之中”,就是根據實際情況總結出來的規律。例如宋朝的楊業,從小就立志做為國出力的大將軍,他自己刻苦練武,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建立家庭以後,他對家人的要求很嚴。後來他不但自己為國效死疆場,成為一位愛國英雄,並且他的子孫也都是竭盡全力保衛國家的忠臣,真稱得上是一門忠烈。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一句勉勵人們應當謙虛好學的教導,是儒家聖人孔子教導學生為人和求學應有的修養。孔子又說過:“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意思是:有道德的人,即使有了成就也不驕傲;而那些驕傲自滿的小人,則是不會有所成就的。孔子關於為人和求學必須謙虛的教導,對歷史上許多學業有所成就的人都曾起過很好的指導作用,他們就是從小謙虛好學,如同海綿一樣吸收別人的長處,融會貫通,就成了自己的東西,從而長了學問,長了才幹,後來終於成為了不起的學問家。例如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黃宗羲,就十分謙虛好學。他年輕時不但恭恭敬敬地跟老師劉宗周學習,繼承並發揚了老師的學問,並且還很謙虛地向一些同輩的青年朋友學習,只要別人比他懂得多,哪怕只多一點點,他也一定要把這一點點學過來。後來他在自己的著作《思舊錄》這部書中說,他的學問除了得自老師劉宗周的教益外,還受到過朋友沈眉生、陸文虎等人的影響,所以他對他們都很感激,永遠銘記他們對自己的幫助。

“臥薪嘗膽”是勉勵人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艱苦奮鬥的歷史典故。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國打敗。勾踐為了報仇雪恥,晚上以柴草為床,又在房樑上懸掛一顆苦膽,每天三餐飯之前都要先嚐一下苦膽,為的是警告自己不要貪圖安逸,追求享受,而是應當牢記仇恨,發憤圖強,報仇雪恥。這個歷史故事中表現出來的發憤圖強精神,也是聖哲先賢給我們留下的有益教導,對不少人起過十分有益的啟發作用。人們在求學問或做某種事業的時候,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遇到良好的機緣,處境就比較順利;有時候則道路坎坷,每前進一步都免不了要磕磕碰碰。在這種時候,人們就常常以臥薪嘗膽的精神來激勵自己,令自己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毫不氣餒地去面對現實,放眼未來。例如東晉的祖逖,在北方故土被匈奴、鮮卑等佔領以後,跟隨晉元帝到了江南。他牢記國破家亡的恥辱,以臥薪嘗膽的精神勉勵自己,每天清晨聞雞起舞,練習武藝,準備北伐收復失地。後來他渡江北伐、中流擊楫,發誓不收復失地決不回頭。他在北伐中取得了重大勝利,鼓舞了廣大民眾。最後他的誓願雖然由於種種原因而未能實現,使他含恨九泉,但是他畢竟是一位在臥薪嘗膽精神勉勵下的傑出的民族英雄,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除了上面列舉的以外,中國古代聖哲先賢對青少年的教導還可以舉出很多很多。這種種教導是推動青少年努力學習、奮發向上的動力。凡是自覺地按照這種種教導去做的青少年,往往很早就能成才,為國家為民族做出重大貢獻。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中國古代的青少年就是十分幸運地在這種力量的推動下走上成才之路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