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繪畫

第21章 第二節溫文爾雅的吳派

中國古代繪畫 徐改 2729 2018-03-20
明代中葉,工商業的發展使一些城市迅速擴大。當時的蘇州,人口稠密,各地客商雲集,成為消息靈通、繁華富庶的大都市。隨著經濟的繁榮,蘇州也人文薈萃,出現不少文人藝術家。在中國美術史上,被稱為“明四家”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都活躍於此。也被稱為“吳門畫派”或“吳門四家”。 沈周(公元1427—1509年)字啟南,號石田,長州(治所在今江蘇吳縣)人。出身望族,祖上三代皆以書畫聞名,收藏頗豐。沈周淵其家學,博聞多能,不應科舉,畢生從事詩、書、畫藝術創作。他為人寬厚仁和,朋友多,弟子更多。像文徵明、唐寅、李著、王綸、孫艾、吳麒、陸文等畫家都出於他的門下,有很高的社會聲譽,被推為“吳門畫派”的領袖。 《吳郡丹青志》(王稚登著)稱沈周“繪事為當代第一”,把他列為神品中的第一人。

沈周學畫師法王蒙、黃公望、董源、巨然等名家。他能兼收並蓄,融各家之長,山水、人物、花卉無所不精。山水畫的成就最高。畫史說他的畫有兩種風格,40歲前的,筆法細膩,被稱為“細沈”;40歲後的作品,尺度大,且筆力渾厚、沉著,氣勢粗豪,被稱為“粗沈”。傳世作品有《兩江名勝圖冊》、《廬山高圖》、《三檜圖》、《春山欲雨圖》、《策杖圖》、《夜坐圖》等。 《廬山高圖》高193.8厘米,寬98厘米,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是沈周41歲時的巨幅傑作。畫中山巒層疊,飛瀑直下。長松巨木,沉鬱茂盛。近處一人背立觀瀑,尺度很小,更顯出山川的雄偉、壯麗。畫法仿王蒙,筆墨更趨堅實渾厚。自題“廬山高”三篆字,並書長詩,感情激越,氣勢豪邁。末尾題句:“成化丁亥端陽日,門生長州沈周詩畫,敬為醒庵有道尊先生壽”。說明此圖是沈周為他的老師陳寬(字孟賢,號醒庵)祝壽而畫的。陳寬祖籍江西,畫江西的廬山,顯然有以廬山比喻老師人品高尚的意思。選材、立意頗具匠心。

“吳門畫派”中,活得年齡最長,影響最大的當推文徵明。畫史上有人認為“吳門畫派”始於沈周,而成於文徵明。 文徵明(公元1470—1559年)原名璧,字徵明,號衡山,長洲人。出身於官宦世家,早年也參加過科舉考試,但因不合時好,而未被錄取。於是專心於詩、書、畫,過著琴酒林泉的風雅生活。他的詩風平易、清麗、自然。在書法藝術方面,篆、隸、楷、行、草都有極高的造詣,尤其是他那溫潤秀勁、法度謹嚴的小楷更是聞名於世,有“明朝第一”的稱譽。在繪畫方面,文徵明不僅擅長山水,花卉、人物也很有特色。他的畫風“早年精緻清麗,中年用筆粗放,晚年則粗細兼具”。 《蘭亭修禊〔xi細〕圖》是文徵明工細風格的代表作。 修禊是古代的一種風俗,為消除不祥,每至陰曆三月上旬,人們都去水邊梳洗,除去宿垢。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謝安、孫綽等41名文人雅士,聚集山陰(浙江紹興)之蘭亭,臨水洗滌,飲酒作詩。後王羲之作文記述這次活動,被歷代文人傳為佳話。文徵明的《蘭亭修禊圖》(高24.4厘米,寬60厘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正是以此故事為題材的一幅人物山水畫。

此圖為橫幅,畫面顯得十分開闊。山溪如注,從遠處汩汩而來,曲曲彎彎,匯於蘭亭。其亭建於水上,茅頂朱欄,四面臨風。亭前亭後,古樹茂密,修竹成林。左半部畫春山微綠,小草初榮。正是“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有三人對坐於亭中,數人列坐於溪畔,“一觴一詠,暢述幽情。” 《蘭亭修禊圖》對景物的描繪工細而嚴謹,樹木用雙鉤填色法,山石不用皴筆,大面積地塗以青綠色,使畫面有一種“春到人間萬物鮮”的感覺。其中人物雖小,但刻畫得一絲不苟,姿態各異,生動自然。此圖畫於金色箋紙上,更顯得古色古香,高貴典雅。 文徵明流傳下來的作品還有《春深高樹圖》、《真賞齋圖》、《山雨圖》、《古木寒泉圖》等。 唐寅(公元1470—1523年)字伯虎,自號六如居士,還有桃花庵主等別號。江蘇吳縣人,很有才華。 29歲參加科舉鄉試中解元。次年赴京會試,因無辜牽連科場舞弊案被革除功名。從此云遊四海,靠賣書畫詩文為生,曾寫詩云:“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起來就畫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唐寅畫名雖高,但不免飽受世間炎涼,使他放蕩不羈、玩世不恭,有許多風流逸事流傳民間,他也曾刻“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印自詡。

唐寅多才藝,詩、書、畫無所不能。山水、人物、花卉、翎毛都畫得很出色,如《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qu yu 渠玉〕圖》等。他的山水畫多取法南宋畫家李唐、劉松年,但能集眾家之長,融會貫通,變大斧劈皴為長披麻皴,創造了秀潤、縝密、流麗的藝術風格。流傳下來的作品有《震澤煙樹圖》、《山路松聲圖》、《青山伴侶圖》、《騎驢思歸圖》、《江南農事圖》等。他的《震澤煙樹圖》表現江南景色。畫中波浪滔滔,江水浩淼,洲渚之上,竹林茂密,茅屋掩映。小舟泊岸,炊煙裊裊。流動的江水與穩定的小島,在一動一靜的對比中使人產生“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歸日是何年”的情思。筆法工細,構圖簡潔,刻畫縝密,具有濃厚的江南情趣。 仇英是個油漆匠出身的畫家,靠著勤學苦練躋身於畫壇,被後人尊為“明四家”之一。他的繪畫風格清秀纖麗,於繁華富麗之中蘊含著優雅飄逸的韻味。 《春夜宴桃李園圖》可為一例。

此圖以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為題,描繪了在桃李盛開的春夜,李白與諸弟兄在園中聚會,效仿古人秉燭夜遊,“開瓊宴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的情景。畫中近處有湖石、小橋、流水、曲欄。中間部分銀燭高挑,宛如白晝。幾株虯曲的老樹,錯落佈於園中,春風吹開了新舊枝條上的蓓蕾,嬌花似錦。樹下擺一長桌,李白兄弟四人圍桌而坐,或飲酒,或舉筷,或凝神於桃花,儀態瀟灑,風度翩翩。桌上除了美酒佳餚,還有書畫文物,點明這不是普通的宴會,主人們都是才華橫溢的文人雅士,他們在這裡賞花、暢飲,寫詩寄懷,敘手足情,享天倫樂。還有小童、侍女數人,端盤、送菜、斟酒,侍候於左右。遠處畫有一道圍牆,有角門可通向另一院落,亭台、樹木和遠山若隱若現,顯得十分幽遠。

這幅以人物為主體的山水畫,佈局得當,製作精細,著色富麗而溫雅。在色彩濃豔的景物襯托下,人物多著白袍,顯得十分醒目。衣紋用筆細勁而流暢,宴飲者神態若真。這一切都充分錶現出畫家超群的技藝。 仇英(公元1502—1552年)字實父,號十洲,江蘇太倉人,長期居住在蘇州,少時當過油漆匠,後來,名畫家周臣發現了他非凡的才能,收為門徒,加以培養。仇英學習古人的傳統技法十分用功,臨摹過大量的唐宋名畫,但他摹古而不一味地泥古,能博取眾長,熔於一爐,創自家風格。他擅長山水、人物,畫風工整妍麗但不俗艷。仇英從事繪畫,從成熟到去世,只有短短20多年,卻為後人留下了大量作品,不管是長軸大卷,還是扇面小冊,一概嚴謹工細,從無潦草鬆懈之處。仇英的作品還有《桃園仙境圖》、《劍閣圖》、《秋江待渡圖》、《桐陰清話圖》等流傳於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