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繪畫

第4章 第二節精妙的漆繪與最早的帛畫

中國古代繪畫 徐改 1243 2018-03-20
在戰國《韓非子·外儲說》中有一段關於畫筴的記載:“客有為周君畫筴者,三年而成。君觀之與髹〔xiu 休〕筴者同狀。周君大怒。畫筴者曰:'築十版之牆,鑿八尺之牖,而以日始出之時,加之其上而觀。'周君為之,望見其狀,盡成龍蛇禽獸車馬萬物之狀,備俱。周君大悅。”用三年才畫成的筴,在特別集中的光照下,顯示出龍蛇走獸的生動狀貌,可謂精妙之極,簡直使人難以置信。幸運的是,我們從不斷出土的東周文物中,可印證故事中的描寫並非虛妄。 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鴨形漆器的兩側,各有一塊長方形空白,上面畫著微形圖畫。它被覆蓋器物的稠密圖案紋飾所圍繞,儼然像是兩個“窗口”。一個描繪跳舞的場面,另一個是奏樂的場面。其中的樂師被描繪成稀奇古怪的動物形象。

另有湖北荊門包山二號墓出土的彩繪漆盒,在盒蓋上畫著一群人物。由五棵樹將展開後長87.4厘米、高5.2厘米的畫面空間分成五部分,像是在表現一個連續的故事。在空間概念和時間表述上,可視為後來捲軸畫的雛形。 漆器彩繪是用漆樹的樹脂,調製成各種顏色後塗於木或竹胎上的一種工藝。據考古發掘可知,早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朝,智慧的華夏民族便發現並開始使用漆和漆器。在河南安陽商代皇家墓葬中就曾發現過大型漆器殘片和漆繪圖形。從曾侯乙墓鴨形漆盒和荊門包山墓彩繪漆盒可知漆繪發展到戰國時,已具有相當高的水準。重要的代表作品還有河南信陽出土的《木雕彩繪銅鑼鼓架》等。它們大多在黑底上繪紅色花紋,或在紅色底子上繪黑色花紋。渦形雲紋與飛翔的龍、鳳、虎形紋互為變化,既有工藝品的精緻、細麗,又有平面空間的繪畫特質。這種風格一直延續到漢代。

如果說漆繪仍附麗於實用器物上,還不能算完全獨立的繪畫,那麼在湖南長沙發現的公元前3世紀的兩幅帛畫,可謂中國繪畫史上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繪畫作品了。 其中的《人物龍鳳》帛畫,高31厘米,寬22厘米,1949年出土於長沙陳家大山的一座楚墓。圖中描繪一側身女子,雙手合於胸前作祈禱狀,長裙細腰,面容姣好。左上方畫有傳說中的龍和鳳。 《人物御龍》帛畫,高37.5厘米,寬28厘米。 1973年出土於長沙子彈庫楚墓。畫中描繪一駕龍男子,頭戴高冠,腰佩長劍,手執韁繩,側身立於龍背。那條巨龍首尾翹起,呈船形,龍尾上站著一隻鷺鳥。人物頭上方是輿蓋。左下方還畫有一條鯉魚。畫中人物衣帶和龍頭上的韁繩以及輿蓋上的飄帶都擺向左方,在視覺上產生駕龍欲飛的動勢。

這兩件作品的內容和手法很相似,它們都埋在屍體旁邊,上端縫裹竹篾並有絲繩繫之。其用途當是葬儀中的旌幡。聯繫崇信巫術的楚國習俗,學者們認為圖中所畫人物大約是墓主或“巫祝”形象,可能是祈求天佑或引魂升天的意思。畫法大體用墨線勾描、平塗設色之法。人物比例、形態、服飾的描繪都比較準確。龍鳳等動物形象尤為生動。線條流暢,人物頭、面部和衣飾敷彩痕跡還依稀可見。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早在二三千年以前的戰國時期,就有了在平面材質上創造形象、表述某種意念的獨立繪畫作品。以墨線造型,追求線的表現力的中國繪畫的基本特色已初步形成。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