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的道教

第4章 第三節五斗米道與《老子想爾注》

中國的道教 金正耀 1363 2018-03-20
太平道起義是在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二月。同年七月,漢中地區張修領導五斗米道起義響應。五斗米道也叫米道、鬼道,因入道的人須出五斗米而得名,也是一支與太平道同時興起的民間道教勢力。 道教傳統的說法,以張道陵為五斗米道的創建人。但據史書記載,張修應當也是前期領導人之一,他後來被張道陵的孫子張魯所殺。張魯奪取了五斗米道的領導權後,做了很多改進和調整工作,使它的勢力進一步擴大,結果得以在漢中地區建立自己的割據政權,與中原地區的中央統治者分庭抗禮,前後達30年之久。當時朝廷自顧不暇,沒有力量討伐他。直到曹操遠征巴蜀,他看到不能抵抗,便向曹操投降,得到了官職封賞,地位仍很顯赫。張魯跟隨曹操到了內地,五斗米道徒有幾萬戶人家也被曹操分散安置到長安(即今西安)、洛陽、鄴城(今河南安陽北)等地。於是五斗米道又開始在內地傳播。五斗米道組織以“治”為單位,在巴蜀漢中原來分設有24治。天師是最高領袖,各治立治官,祭酒統領信道群眾。它的各級首領名稱雖然特殊,但組織系統完全仿照當時的官吏制度,相當嚴密。

五斗米道的宗教活動大致與太平道相似,但在某些方面也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如新入道的信徒專門有一個名稱,叫“鬼卒”。成為組織骨乾後,給他統領一些新的信徒,他就成了“祭酒”。祭酒還負責在要道路口設立“義舍”,準備有米肉菜餚,供給過往行人。行人可以自由地取來吃,但吃飽肚子就算完,不能過多,否則,就要招來災禍。 《典略》這本書還記載,張修在漢中發展五斗米道組織,也利用為群眾治病的手段傳教,他的方式和內容大致跟張角相同。有人生病,就讓他向神懺悔,求神寬恕。專門有一所潔淨的屋子,叫“靜室”,作為病人懺悔之所。祭酒還負責為病人向神禱告請罪。五斗米道信仰天地水“三官”神。禱告請罪時要寫“三官手書”,即寫明病人姓名和病人願意服罪的意思,一式三份,分別放在山上,埋入土中,投進水里,表示給天地水三官。祭酒還帶領信徒誦習《老子》這本書,負責講解。

流傳下來的《老子想爾注》這本書,就是五斗米道祭酒們講解《老子》的記錄。它的性質跟《太平經》相近,也主張信徒努力修道,“各安其位”,以達到“治國令太平”的理想。它也講天人感應這一套。但《想爾注》反對《太平經》成仙有命的說法,強調只要努力修煉,就能成仙。這樣自然更能吸引信徒,擴大它的勢力。 《想爾注》中講了很多修道方法,並要求信徒遵守像忠孝誠信、行善積德這些道誡,宣揚“奉道誡,積善成功,積精成神,神成仙壽”,把神仙世界的大門開得很大。 《老子想爾注》的講解很多是牽強附會,任意發揮。有時連原文也改了。比如,《老子》裡面有一句話:“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意思是:“精神與身體合一,能不相離失嗎?”而《想爾注》解釋說:“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他經常居住在崑崙山。後來道教有“一氣化三清”的說法,就是從這裡來的。又如《老子》書中有“孔德之容,惟道是從”的話,這裡的“孔德”是“大德”的意思,但《想爾注》故意把“孔”曲解為孔子,說:“道甚大,教孔丘為知;後世不信道文,但上孔書,以為無上……”意思是說,道和孔子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但後來的人卻搞顛倒了,不相信道書,只尊崇孔子的書,以為只有孔子的書才是至高無上的。這里為了揚道抑孔,不惜曲解原文。後來的很多道教書籍都學它的樣,借解釋道家著作之名,講自己的一套修道理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