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字典詞典史話

第20章 第六章近現代字典詞典的演變和革新

中國字典詞典史話 张明华 1532 2018-03-20
《中華大字典》是繼《康熙字典》之後,《漢語大字典》出版以前,收單字最多的一部字典,是中國傳統字書向現代語文字典、詞典過渡時期的產物。它的產生,標誌著我國辭書的編纂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中華大字典》的編纂《中華大字典》由陸費逵等編纂,參與者三四十人。陸費逵(公元1886—1941年),字伯鴻,又字少滄,浙江桐鄉人,1912年在上海創辦中華書局,歷任局長、總經理,兼編輯所所長。主持編寫《新學制教科書》、《新編國民教育教科書》,影響很大。著有《教育文存》五卷。 陸費逵在給《中華大字典》寫的“序”中指出,《康熙字典》有四大缺點:解釋欠詳確;訛誤甚多;世俗通用之語,多未採入;體例不善,不便檢查。正是為了糾正《康熙字典》的錯誤,補缺糾謬,改善體例,擴大收字範圍,於是編纂了《中華大字典》,來代替傳統的字書,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需要。

《中華大字典》從清末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開始編纂,至1914年編成,歷時六載,1915年中華書局出版;1958年中華書局重版,分為兩冊。 《中華大字典》的特點 (1) 收字《中華大字典》共收字48200多個,比《康熙字典》多收1000餘字。凡是《康熙字典》漏收的字,《中華大字典》盡量補收。除繼承《康熙字典》原有的字彙外,還收錄了《康熙字典》沒有收錄而當時已經廣泛使用的字,其中包括近代的方言字和翻譯的新字,比如有關西方科學技術的新創漢字,如“銥”、“鎳”等。書中兼收古、籀、省、或、俗、訛諸體,但以音、義、證三者有其二為準。還收錄一般字典查不到的僻字、怪字。 (2) 注音採用《集韻》的反切,另加註直音,並根據《佩文韻府》106韻註明韻部。每個音只用一個反切,每個反切只列在一個字頭之下,一個字有多少個讀音,就列多少個字頭,下面各自標出反切。 《集韻》沒有收集的字,則採用《廣韻》或其他韻書、字書的音切,至於葉韻的音則不錄。這就比《康熙字典》一音並列幾個反切更加實用。

(3) 釋義每個單字下,分項解說字義,每項只註一義,只列一個書證,一般都註明篇名;各項之間用㈠、㈡、㈢等數字標明順序,分行排列,簡明清楚。首創漢語字典中用數字標明義項順序的方法,後來的漢語字典多沿用之。每個單字義項的排列,一般先列本義,其次引申義和假借義。在有的單字下還解說這個字組成的複詞或事物名稱,如“微”字下,解釋了“微妙”、“微言”、“微分”、“微生物”。這就使《中華大字典》初具現代語文詞典的功能。此外,書中還插入圖解,以助詮釋。 釋義中,《中華大字典》採錄了清人段玉裁、桂馥、王念孫等人的說法,運用乾嘉學派文字訓詁的研究成果,糾正了《康熙字典》中的錯誤2000多條。 (4) 排檢《中華大字典》仍沿用《康熙字典》的部首,分為214部、子丑寅卯等12集,但一些部首的排列順序稍作調整。筆劃相同的部首,凡有聯繫的,都排在一起。如:“手、毛、心、爪以物同”,排在一起;“入、八、兒、幾以形近”,排在一起。同一部首下的字,按筆劃多少為序,筆劃少的在前,多的在後;對形體相同而音義俱異的字,另列條目,排在本字之次;而義同音異的只列一字。 《中華大字典》這種排列上的創新,突破了歷來字書以字形為綱的傳統,開始從音義結合上來考察漢字。

此外,《中華大字典》書前還附有《切韻指掌圖》,說明反切聲韻的類別;書後附筆劃檢字,以便檢索。 《中華大字典》是《康熙字典》流行200多年來,我國進行革新的第一部字典,在中國辭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一部承前啟後的大字典,至今仍具有很大的參考使用價值,解放以後曾多次重印。然而其中缺點也不少,主要是:有的字義項過多而使一般人難以辨析;大量羅列書證而沒有加以新的解釋;沿用有錯誤的舊說而沒有使之得到糾正;釋義和引書名稱有時前後不一;有的引書沒有列出篇目卷次。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