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雜技

第27章 第六節戲曲表演中的雜技

中國古代雜技 刘荫柏 652 2018-03-20
在元代雜技藝人不受政府重視,一般情況下只好通過兩條路謀生:一是在街頭賣藝,即表演雜把戲。因為元朝統治者推行民族歧視政策,對漢族人防範極嚴,不准習武,私藏武器,不准養馬,不准集會結社,這樣一來傳統的雜技中不僅馬戲被迫廢止了,連吞刀、弄劍、耍槍等節目也不讓演出了。藝人被當時政治形勢所迫,只能演出一些小雜戲,如藏(扌厭)(手法幻術)、禽戲等。據元人馬端臨《文獻通考》一書記載,就是在元代宮廷演出,規模也很小,只有“飛竿、走索、踢弄、藏(扌厭)等技”,不僅無法與漢、唐時的盛況相比,甚至比宋室的演出規模也小得多了。二是有些雜技演員改頭換面參加了戲曲演出的行列,另謀生路。元雜劇中將演員的舞台動作稱“科”,如白樸《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雜劇:

戲中扮演安祿山的演員,在舞台上跳唐代風行一時的“胡旋舞”。無名氏《劉千病打獨角牛》雜劇中,有獨角牛與折折驢、劉千等在社火“上東岳”打擂相撲的場景。無名氏《二郎神醉射鎖魔鏡》雜劇中,有二郎神“做射箭科”,射鎖魔鏡“正中紅心”的表演,是集武術、雜技與戲曲於一身的精彩動作。金仁傑《蕭何月夜追韓信》雜劇中,有蕭何“背劍蹅〔cha查〕竹馬兒上開”,正是今日民間雜技中跑旱船、騎驢的先驅。陳以仁的《雁門關存孝打虎》雜劇中,有李存孝“打死虎科”,顯係是將漢初“東海黃公”角抵戲中人與獸相鬥的情節巧妙地吸收進來,並加以消化。至於在元雜劇中武打場面,更是將武術加以雜技化、規範化的一種表演程式,它不僅熱鬧、好看,而且有一定的套路,這在明清的戲曲中,尤其是在崑曲、京劇和川劇中得到豐富和發展。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