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雜技

第19章 第五節弄劍、弄丸

中國古代雜技 刘荫柏 861 2018-03-20
弄劍、弄丸是先秦時就有的一種古老雜技項目,為漢代百戲之一種,張衡《西京賦》有“跳丸劍之揮霍,走索上而相逢”之句,是說兩個藝人一邊舞丸弄劍,一邊在懸空的長繩上行走,待二人相逢時,錯身而過,行動十分從容。弄丸、弄劍在唐代得到繼承和發展。在宋代王溥《唐會要》所載的“百戲”中,就有“跳鈴、擲劍”等項內容,每逢皇上賞賜群臣,或宴請“四夷”來朝時,都有這類節目演出助興酬賓。大詩人白居易作《立部伎》詩云:
看來舞劍、跳丸為宮廷雜技演員的絕活之一。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中,敘述在蘭陵裡有一位隱居的老俠客,是弄劍雜技的高手。一次,他在曲江池看黎幹太守求雨,因未迴避太守的車駕,被太守命手下人鞭笞了一頓。老人因有氣功,“如擊鞔革”,未受任何損傷“掉臂而去”。黎幹覺得很奇怪,知是位異人,晚間忙換上便服至蘭陵裡拜訪。老人熱情接待黎幹太守及其親隨,並隨地擺上酒席,請眾人同飲。夜深了,老人換上紫衣,頭挽紅綃,拿出長短不齊七口寶劍,在庭間起舞,縱跳翻飛,騰光閃電,又橫掃如裂帛,盤旋周轉,絲毫不亂。其中“有短劍二尺餘,時時及黎之衽(衣服)”,嚇得黎幹“叩頭股慄”。過了一會,老人將七口寶劍拋在地上,如北斗七星之狀。然後,老人向黎幹太守說明是在試試他的“膽氣”如何。黎幹回家後仍心跳不已,他對著鏡子一照,發現鬍鬚已被短劍削去一寸多長。老人舞弄飛劍的技術,出神入化。在《信西古樂圖》中有“索上跳丸”、“弄劍”、“弄玉”、“臥劍上舞”、“飲刀子舞”等圖畫,其中“臥劍上舞”不僅以身法、手法技巧見長,更表演了武術、氣功,類似武俠小說中常說的金鐘罩、鐵布衫,或一力混元氣、蛤蟆功、龜背功等。將真實、深厚的武功,尤其是大硬氣功和輕功融於雜技之中,是中國雜技的一大特色,在世界上一枝獨秀。


圖19 蘭陵裡老人(見《劍俠傳》)

圖20 臥劍上舞(見《信西古樂圖》)

圖21 弄玉(見《信西古樂圖》)
跳丸、弄劍的節目,今日多不取,主要是因為它帶有一定的危險性,稍有不慎就會出事故,令人時時擔心害怕,又破壞了娛樂的氣氛,遂後來代之以“打花棍”之類的內容,既好看,又沒有危險性。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