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雜技

第18章 第四節球戲

中國古代雜技 刘荫柏 1094 2018-03-20
球戲是從古時蹴鞠直接發展而來的,屬百戲之一種。唐初變古蹴鞠戲為打球、拋球兩種新的娛樂方法。 打球,這種活動規模較大,要有許多人參加,要有比較正規的場地:樹立兩根長竹竿,高數丈,然後絡網於竹竿上以為球門。球場上分為左右兩隊人,以競勝負。唐太宗貞觀年間大臣魏徵曾奉命製《打球樂》: 唐宮做此項遊戲時,球場設在梨園亭內。唐初詩人崔湜、武平一、沈佺期等人,先後作過《幸梨園亭觀打球應制》詩,由此可知遠在唐玄宗尚未將梨園變為訓練“梨園子弟”和演習散樂百戲的中心之前,唐室早已在梨園設球場,並經常舉行打球、拔河等群體競技活動。而且在打球時,有“仙管”、“歌舞”、“畫鼓”伴奏、伴演,有不少觀眾助興。有時皇帝還在這裡與大臣宴飲,共同觀賞歌舞、球賽,題詩作賦,歌舞昇平。在打球活動中,後來又發展出打馬球的活動。唐德宗李適貞元年間(公元785—805年)楊巨源作《觀打球有作》詩云:

詩人將打馬球場的情況,描寫得格外肅穆、宏偉、雄壯、動人。張建封在《酬韓校書愈打球歌》中,描述了他請唐代大散文家、詩人韓愈觀看打馬球的情景:
韓愈被他驚險的擊球動作所驚愕,“韓生訝我為斯藝,勸我徐徐作安排”,擔心他會一不小心出危險。張建封在詩中將打馬球場地上雙方競技時,瞬息百變,詭譎莫測的情景,描摹得很生動,很驚險,並指出要在疾馳的馬上將馬球打入“短門”(即球門),需要有古時神射手養由基百步穿楊的本領,足見其技藝之難。 拋球,是一種比較文雅的運動,在唐代宮中比較盛行此項娛樂。據唐初李謹言《水殿拋球曲二首》雲:
拋球活動在隋朝就盛行了,很可能在漢魏之際就出現了。據大詩人李白《宮中行樂詩八首》和詩人李真言《拋球詩》中內容可知,拋球時採用的是“繡球”、“彩球”,參加者多為“素女”、“嬋娟”,即年輕的女子,或為內廷宮娥才女,或為女伎,方法是以將球拋入“風流眼”(即球籃)多者為勝,有些類似今日籃球比賽時的投籃。因為這種活動由年輕、貌美、矯捷的女子參加,色藝俱佳,頗能引起士大夫和文人的雅興,遂漸漸衍出一種《拋球樂》的曲調來,為酒筵中拋球,為酒令時所唱。著名詩人劉禹錫作有《拋球樂》風行一時:


圖18 打球圖(見《信西古樂圖》)
唐代的球戲還傳入日本。渤海使王文矩於公元821年,即唐穆宗李恆長慶元年,出使日本,第二年王文矩在日本天皇宮廷設場打球,日本嵯峨天皇和他手下大臣滋野貞主,作《早春觀打球》、《奉和早春觀打球》詩,以記其盛。從“回杖飛空疑初月,奔球轉地似流星。左承右得門庭競,群踏分行亂雷聲”,“大呼伐鼓催籌急,觀者猶嫌都易成”詩句所描寫球場陣容和緊張場面來看,似是觀看打馬球活動,而不是拋球。以上兩首詩收入金毓黻編《渤海國志長編》。
報告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