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驛站與郵傳

第35章 第一節宋朝驛道的發展

中國古代驛站與郵傳 臧嵘 769 2018-03-20
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他和他的兄弟趙光義統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區,建立中央集權的國家。在此基礎上,我國郵驛事業又有進一步發展。那時候,宋和北方的遼,有頻繁的來往。宋使入遼,從現在的河北雄縣白溝(宋為雄州白溝驛)至新城縣,再往涿州、良鄉到達燕京(今北京),又經過驛路上的金溝館、新館、如來館、鐵漿館、通天館到遼朝的中京大定府(今遼寧寧城),最後抵達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沿途驛館林立,驛務十分繁忙。蘇東坡的弟弟蘇轍,曾作為宋使出使遼國,經白溝在燕京暫宿,他寫下了有名的《渡桑幹》一詩,中有:“相攜走馬渡桑幹,旌旗一返無由還。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年年相送桑幹上,欲話白溝一惆悵。”這首詩,把宋遼間驛途來往之頻繁,宋遼人民之間的真摯感情和白溝驛的情景,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宋朝政府在全國擴建驛道。當時從陝西、甘肅到四川的青泥驛(今甘肅徽縣南)路阻不通,北宋政府由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廣元)轉運使主客郎中李虞卿主持,重開了一條白水驛路。只用了半年時間,就修起了從河池驛(今徽縣)至長舉驛(今陝西略陽白水江)的驛道,然後進入四川。驛途中共有閣道2309間,郵亭設施389間。因為工程的成功,主持者李虞卿等受到了政府的旌奬(《金石萃編·白水路記》)。宋政府在今甘肅境內修築了許多驛路橋樑,著名的蘭州浮橋,安鄉浮橋(在今臨夏境內),都是北宋時候建起的。這兩座浮橋,大大方便了甘肅到新疆、甘肅至青海之間的驛運。 宋朝根據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還發展水驛和駝驛等多種模式的郵驛設施。在甘肅敦煌一帶大力發展沙漠驛路的駝驛和驢驛,至今敦煌壁畫中還留有一幅《宋代駝運》的形像圖。宋太宗時,有湖北江陵至廣西桂林間設若干水遞鋪,利用兩湖和廣西沿江的數千戶漁民樵夫做“水遞鋪夫”。湘江沿岸巨潭險石之處,也有同陸驛相同的驛路相通(《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八)。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