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驛站與郵傳

第36章 第二節郵驛制的軍事化

中國古代驛站與郵傳 臧嵘 1186 2018-03-20
宋朝時候,我國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有進一步發展。順應專制統治的需要,當時的郵驛也趨向軍事化,各種制度具有濃厚的軍事色彩。首先,管理郵驛事務的中央機構由兵部來掌管,具體過問郵驛的規約條令、人事調配、遞馬的配備等等。同時管理郵驛的還有樞密院,它的管理範圍是驛馬的發放、頒布驛遞的憑信符牌等等。這兩個機構互相制約,不得擅自專權。這種處置辦法和宋朝對軍隊將領“有發兵之權,而無握兵之重;……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範太史集》卷二十六)的防範的意義是一致的。其次,北宋實行以兵卒代替百姓為郵遞人員的辦法,把傳遞書信的機構完全按軍事編制。這一變化的發生是由於宋朝時候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的尖銳,嚴峻的形勢迫使宋朝政府不得不把通信中軍事內容視為頭等大事。

兩宋時,郵件文書的遞送,和過往官員投宿的館驛,從職能上完全分開。館驛已演變為單純的政府招待所。宋人王應麟說:“郡國朝宿之舍,在京者謂之邸;郵騎傳遞之館,在四方者謂之驛”(王應麟《玉海》),僅僅作為來往官員和使者中途停留休息的地方。而傳遞政府公文和書信的機構,另有名目,總稱為“遞”,又分“急腳遞”、“馬遞”和“步遞”數種。 遞有“遞夫”,又稱為“鋪兵”,一般由地方上的“廂兵”充任,是傳遞文書的主要人員。郵置人員由民改為兵,這是從北宋初年就開始的。太祖趙匡胤在建立宋朝的第二年就下令“詔諸道郵傳以軍卒遞”(《宋史·太祖紀》),其後遂為定制。當時人王栐〔yong永〕曾就此措施評論說:“前代置郵,皆役民為之”,給百姓增加很大負擔。宋太祖“即革此弊”,開始“以軍卒代百姓為遞夫”,其後更設置專門的驛卒。他們有較好的待遇,從此減輕了百姓負擔(《燕翼詒謀錄》)。開始時這一改革,確實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宋朝的鋪兵“晝夜往來,備極勞苦”(《嘉定赤城志》)。按規定他們雖有國家按月撥給的糧餉,但是禁不住官吏們的層層剋扣,常常使他們處在衣食無著的境地。有的“盤纏缺乏,多飢凍僵殍”(《永樂大典》卷一四五七五)。前面提到的湘江沿岸的水遞鋪夫,也過著非人的生活。他們常常“衣食不給”,又因水運艱難,而程限則常常與陸運相同,或遇風濤陰雨,誤了限期,“率被笞捶”。為了活命,這些鋪兵和鋪夫,只得嘯聚山林,落草為寇。宋朝的史書上,有不少鋪兵逃亡、造反的記載。為了防止鋪兵逃跑,宋朝統治者採取了惡毒的一手,強迫在他們肉體上刺字,有的刺面,有的刺臂,簡直把他們和囚犯同等看待。這樣做,更加引起鋪兵的反抗。

南宋時候,在東南沿海和北邊的沿防地區,還先後建立了“斥堠”。這也是一種使郵驛通信軍事化的措施。所謂“斥堠”,原來指邊境上的哨兵,駐地常常選擇在高地,便於瞭望觀察。此時把瞭望、偵察和通信傳遞結合起來,建立一種帶有軍事性質的“斥堠鋪”。這種傳信機構,以傳遞軍事緊急文書為主,為軍事活動服務。後來,宋政府又置“擺鋪”,仍由鋪兵擔任通信業務,和斥堠鋪互為補充。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