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驛站與郵傳

第9章 第一節統一的秦朝郵驛

中國古代驛站與郵傳 臧嵘 2361 2018-03-20
秦王朝是我國統一的封建中央集權時代的開始。秦始皇所製定的統一文字、度量衡、車軌、道路等製度,對我國後代有深遠影響。 在開創統一的郵驛制度方面,秦朝也有不世之功。 雖然秦王朝僅僅存在15年,但以驚人的努力完成了全國范圍的交通和通信網絡。馳道是秦朝道路網的主幹。它以首都咸陽為中心,“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濱海之觀畢至”(《漢書·賈山傳》)。秦朝馳道十分壯觀:“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錐,樹以青松”。一步為5尺,50步合今25丈(約80米),10米左右就栽一棵青松。一路綠影婆娑,十分美觀。這樣的大道遍布全國。另有一條專為抵禦北方匈奴的“直道”,從咸陽北的雲陽開始,途經黃河,直抵今包頭市的秦九原郡。這是由名將蒙恬指揮修築的,全長1800餘里。此外,在南方還修了到兩廣和西南的“新道”。這樣,就在全國形成一個縱橫交錯的交通網。

這些大道,路平道寬,沿路驛站、離宮、館舍和軍事設施遍布。考古工作者近年曾在陝西旬邑縣子午嶺發現一處秦朝直道建築遺址,是一座約40畝左右的大平台。專家們認為這可能是當時既作防衛又作信息傳遞站的驛站。有的專家則戲稱為“一號兵站”。 秦朝修築的大道至今也還有遺跡可尋。考古學家在直道遺址進行了勘測,測出當年直道最寬處為50米,轉彎處更寬到60米。路基全是夯打結實的堅硬層面。據歷史記載,當年秦始皇曾出動大小華貴車輛80餘輛,官員兵丁1000餘人,在此大道上浩浩蕩盪前進,足見路面的寬闊平坦。 秦朝的郵驛統一了稱呼。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對郵驛通信的稱呼都不一樣,秦朝把“遽”、“驲”、“置”等不同名目一概統一稱呼為“郵”。從此,“郵”便成為通信系統的專有名詞。在秦朝,“郵”負責長途公文書信的傳遞任務,近距離的另用“步傳”,即派人步行送遞。在郵傳方式上,秦時大都採用接力傳送文書的辦法,沿政府規定固定的路線,由負責郵遞的人員一站一站接力傳達下去。

郵路沿途,都有固定的信使進食和住宿處所。這些休憩處或稱為“郵”,或稱為“亭”。有的研究家認為,這些稱呼,是按不同的郵遞方式來決定的,比如說,步遞停留之處稱為“亭”,馬遞站稱為“驛”。其實,在秦朝時還不像後來那麼嚴格。如為秦統一立下汗馬功勞的名將白起,最後被迫自殺的地點,有的書上稱為“杜郵”,但有些書又稱為“杜郵亭”。這就說明郵、亭實際可以並用。在始皇陵西側,考古工作者還發現一片瓦,上有瓦文“平陽驛”,說明“驛”在秦時也是郵路上居停點的習慣用法。秦朝還有“傳舍”的稱呼。如秦末漢初劉邦和說客酈食其見面,便是在一處叫“高陽傳舍”的地方(《史記·酈生列傳》)。楚漢戰爭中,高祖劉邦去奪割據勢力張耳、韓信的大權,也曾住在修武的一處“傳舍”裡(《史記·淮陰侯列傳》)。關於“亭”,有不同的認識。有的學者認為秦朝的亭是一種負責地方治安的組織。有學者卻認為亭負擔的更多任務是依次遞送公文和郵件。秦制30裡一傳,10裡一亭,亭設有住宿的館舍。按秦法,亭應及時負責信使的傳馬給養、行人口糧、醬萊和韭、蔥等,甚至供應糧食的升斗、醬和萊的數量,都有嚴格的規定。近年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簡》裡,對此有明確的記載。這些記載,給後人留下了2000多年前我國郵驛狀況的生動情景。

為了保證公文和書信的及時、迅速而準確地到達,秦王朝規定了一系列嚴厲的法律。秦朝的《行書律》規定,文書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急行文書,另一類為普通文書。急行文書包括皇帝詔書,必須立即傳達,不能有片刻稽留。普通文書也規定當日送出,不許積壓。律文中說:“行命書及書署急者,輒行之;不急者,日畢,不敢留。留者以律論之。”意為:詔書和註明為急文書者,要立刻送出;不急的文書,也要當日事當日畢,不許耽擱。有耽誤的以法律處置。 秦朝繼續使用前朝的符節制度。 1973年在陝西西安郊區發現了一枚秦朝的銅製“杜虎符”,符上明白寫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杜為當時的一個縣)。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意思是此符君王與杜地將領各執一半,如用兵50人以上,必需合符才可行動。這說明秦代的中央集權具有絕對的權威。此符上還刻有另外10個字:“燔燧之事,雖毋令符,行也。”這是指當時仍舊使用著烽火情報製度,不用符也可點燃。秦朝時把烽火通信用於長城,在沿長城內外,都設有烽火台,順著烽火台的走向,可以迅速傳遞事先約定好的信息,把邊防情報及時傳到京城咸陽。

秦朝時郵傳事務的傳遞者,身份更為低下,已經不再由士以上的官吏擔任,而轉用民間役夫。 秦時特別重要的文書,規定由特殊的人員傳送,而且所經之處,任何人不得阻攔。這些特殊人員自然要十分可靠,還需體格強壯,行止輕捷,從他們的名稱上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名稱各為:輕車,赾〔jin謹〕張,引強,中卒。這些人平日有特殊訓練(《雲夢秦簡·秦律雜抄》)。 為了保證途中不洩密,秦王朝作出若干法律規定。比如:不同的文件由不同的文字書寫,簡冊用大篆小篆,符傳用刻符,印璽用繆篆,幡書用鳥書,公府文書用隸書,等等。這些規定,有效地防止了文書的偽造。另外,還規定,簡書一般都在繩結處使用封泥,蓋上璽印,以防途中私拆。此外,秦朝《行書律》又規定了文書的收發製度:“行傳書,受書,必書其起及到日月夙暮”,即記錄始發與收到文書的月日晨暮。上述這些規定,都說明郵驛通信制度規範化了。

秦朝的通信幹線貫通東西南北。北邊:由關中直達九原塞外,至今內蒙古河套附近;東邊:由函谷關向東,經河南直到今天山東的臨淄;南邊:由武關經南陽直抵江陵。 秦朝有效的通信系統,起著鞏固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中央政府可以源源不斷接到各地方的情況通報。由於政府規定了地方向上匯報請示必以書面形式,秦始皇每天要閱批的奏章就重達120斤的(竹木簡片)。秦政府還通過這些通信系統,及時了解邊防和民間的動態,採取果斷的軍事措施。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