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傳統雕塑

第16章 第三節園林疊石與奇石珍玩

中國傳統雕塑 顾森 3390 2018-03-20
唐宋以後,吳越地區的豐富物產和雄厚的文化根基越來越顯示出優勢,這一優勢表現在石文化上也極為明顯,即以園林疊石為主要形式,將中國石文化又推向一個新的階段。這時江浙地區的園林疊石,在繼承本地區自東晉以來的傳統外,又融會了各地成就,以千姿百態的疊石手段,將實用與觀賞、自然與理念結合為一體,形成中國石文化的一種獨特體系。 (圖29) 疊石所造的境,主要追求奧妙無窮的自然之意象,多取雄、奇、幽、險、清、秀等山川之情。這些意境,既可師造化,出自對山川的切身體會;也可出自山水詩文;但在很多情況下,是受山水畫的影響。明代長期在鎮江、常州、儀征、揚州一帶疊石造園的計成,著有《園冶》一書。在“選石”、“掇山”二節中,計成提出要“仿古人筆意”。具體而言,就是“小仿雲林,大宗子久”。雲林即倪瓚,字云林,子久即黃公望,字子久,皆元代山水大家。黃公望,江蘇常熟人,元夏文彥《圖繪寶鑑》說他“居常熟,探閱虞山朝暮之變幻。四時陰霽〔ji計〕之氣運,得之於心而形於筆,故所畫千丘萬壑,愈出愈奇,重巒疊嶂,越深越妙”。黃公望晚年最喜浙江富春江山水,特造一屋在江邊居住多年。長卷巨幅《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令古今畫家傾倒的名作,有如一部內涵極豐的交響樂,不知影響和啟發了多少畫家。在江南園林的疊石為山中,《富春山居圖》自然就成了許多人所依據的藍本。倪瓚,江蘇無錫人,與黃子久、吳鎮、王蒙合稱元代山水畫四大家,後半生20年中,主要居遊於太湖四周的宜興、常州、吳州、湖州、嘉興、松江一帶。其山水畫意,也多畫太湖流域一帶清遠秀麗、清曠怡幽的湖光山色。這些畫意出現在江南園林的疊石製作中,與吳越地區的整個大文化環境是極為協調的。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四大家山水,為明代吳門畫派畫家沈周、文徵明、唐寅、董其昌及清代吳地畫家四王(王時敏、王鑑、王翬〔hui輝〕、王原祁)等所傳承發展,其影響波及全國,成為從元至清中國山水畫主流派。從元四家到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到清代的四王,這些畫家均出自吳越地區。他們是中國有文人特徵的山水畫的代表。他們的作品,直接造就了江南園林疊石的意境,也為各地疊石所刻意追求。除前人山水畫的影響外,江浙一帶的一些名園疊石,還直接由一些畫家參與完成。如揚州元代維則造獅子林,山水畫名家朱德潤、倪瓚參與其事;揚州清代萬石園疊石,出自大畫家石濤之手。上海豫園黃石大假山,富於林泉野趣,古拙高峻,開合有致,被視為以石疊山的佳例,此假山出自明代疊石大家張南垣之手。張善繪畫,以畫法疊石成山,運用武康黃石的石紋石理和剛勁有力的畫面,造成頗似山水畫斧劈皴法和山勢,自然有峰壑蒼古之趣。像這類融詩情、畫意、造化之功於一體的疊石佳作也見於其他江浙園林中。如被視為疊石範例之最的蘇州環秀山莊湖石假山和構思巧妙、以假亂真的揚州個園四季假山等,都是其中佼佼者。


圖29 錢塘夢境木明明刊《西廂記全圖》
植石是對獨石、獨峰特有的一種審美心態,這種心態就是以石喻人,將人所有的情思和品格,從石的身上反映出來。前面已提到,魏晉南北朝時,已有以石寄情之實例,至唐宋以白居易、蘇東坡為代表,便將這種寄情方式演變為人生的一部分。由白居易、蘇東坡所闡發的賞石玩石的思想,極大影響了後世對石的認識,不僅對案頭石供、水石盆景是如此,就是對大型的獨石也是如此。今天存在的江浙園林石如蘇州留園“冠雲峰”、上海豫園“玉玲瓏”、蘇州市第十中學“瑞雲峰”、杭州江南名石苑“縐雲峰”等,之所以名聞遐邇,除石形獨特外,更因其特有的內涵而為人所重。這些石峰有的體現了愛女之心如“冠雲峰”(“冠雲”為石主人愛女名),有的體現了天刻神鏤之姿如“玉玲瓏”,有的體現了秀骨清像的文士之姿如“縐雲峰”,有的則既得自然之千姿萬態又復合了歷史故實如“瑞雲峰”。在以石寄情喻性明志方面,這些石峰都是極好的範例。

以環境來襯托出石之美,表達的是石的依存空間的擴大。這種空間的擴大,主要是指以石為園林主景或主題來充分展現石的雕塑之美。這種展現,既可讓人悠遊其間得可居可遊之興;也可讓人遠觀近看,悟石之氣韻天趣;又可手摩身倚,感石之材質和肌理之美。由於園林構思時,樓、閣、亭、台、橋、梁、水、石等,均圍繞主境和主題來安排,這些同樣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建築和自然之物,無疑會增強和加深主境疊石和主境峰石的藝術魅力。在這方面的典型例子,就是蘇州環秀山莊的湖石假山和蘇州留園的冠雲峰。環秀山莊面積僅一畝餘地,以假山為主體,配以曲池和亭廊舫橋。這座假山所用湖石無一塊名貴的奇峰異石,但卻根據需要很好地安排,將頑夯的石塊用於基部和不顯眼處;將有竅孔、皴皺之石用於醒目和點題之處,結果這座假山的總體效果達到了出神入化之地步,其峰巒有主從揖讓之勢;山脈組合自然,氣勢連綿,有奔注如真之感;假山中有山洞,有石室,可居可遊;峭壁流水,曲折自然,虛實相濟。因此,這座假山猶如真山,既空靈,又凝重;既層次豐富,又渾然一體;與周圍高牆、曲橋、方亭、樓廊相呼應,形成真中喻假,假中有真、虛虛實實,似是而非的絕妙意境。冠雲峰,位於留園東部,是園主人盛康(宣懷)精心設計的一個以觀賞石峰的小區。為使冠雲峰這一欣賞主體突出,一切建築、花木、山石都相應減小尺寸或挪讓空間。如石之周圍均種植低樹矮竹;冠雲峰兩側,又有形體稍小的“瑞雲”、“岫雲”兩峰相陪襯;石峰前開一小池,以水襯峰,使峰更峭拔挺立;退於東北隅的“冠雲亭”用小尺寸建修,等等。當觀賞者坐於南面廳堂觀察此石峰時,目力所及,沒有任何沖淡主題的東西。冠雲峰之美,以及冠雲峰牽勾出來的情思,都在這種環境的觀賞中得以體現出來。

奇石珍玩由來已久,如《尚書·禹貢》中所言青州所產怪石,即是早在夏商時期供賞玩的奇石。但奇石賞玩的廣泛流行則是在明清時期。其原因是明清時期石的用途更多樣,石資源的開發更廣泛,對石的觀察視野更開闊,對石的了解也就更清楚。同樣的原因,今天奇石玩賞的規模,無論在人數上還是玩賞品種上都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 奇石玩賞,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石之姿、石之質、石之紋這三個方面。 對石之姿的賞玩,主要追求的是石的形狀。這種形狀一方面依然沿襲唐宋文人那種從石的抽象之形中去求得具象之意,另一方面,卻又反其道而行之,是去追尋自然天成的、狀物肖形的有像之石。這些有像之石所肖似的形象,多是人們生活中物而顯得可親可近;但又因這些形象畢竟是自然形成,總有其朦朧與模糊之處,這倒反而激發觀賞者的想像力,使這類石的魅力有增無減。石之姿賞玩的擴大,便是及於山川。如果說對石供或山水盆景的欣賞是以小喻大,是“移天縮地,盆立大千”,那麼,對山川的特有欣賞方式,則是以大喻小,是將天地山川視為園中之景和室中之供。如巫山神女峰,黃山仙桃石、猴子觀海,雲南路南石林阿詩瑪,以及見於不少地方的“秀才看榜”(一孤石與一石屏的組合)等,都是對山川的特有欣賞方式的典型例子。

對石之質的賞玩,主要是追求石的材質,特別是追求世間稀少、價值昂貴的罕有之石。這種風氣首先是由帝王貴族所倡,然後波及社會。如清帝王重壽山田黃石,於是天下皆重之。這類奇石由於珍貴,一般都作為印石等把玩之物,其他如青田凍石、昌化血石及一切珍貴的硯石等,也屬這類把玩之物。隨著近代地質科學的發展,各種類型的礦石也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認識。於是,一些珍稀的礦石晶體、古生物化石等,也進入觀賞石的行列,在傳統的重人文的賞石活動中,又增加了自然科學的內容。 對石之紋的賞玩,主要追求的是石的花紋(線的花紋和色彩的花紋)。石之紋的賞玩,歷來以形體大的大理石與顆粒狀的雨花石為代表。大理石的花紋是水墨的世界,那些雲行霧起、山川明滅的畫圖,分明是一幅幅雅緻的潑墨山水;雨花石的花紋是色彩的世界,那些在晶瑩亮澈的石粒中顯露出來的花紋和圖案,精緻奇妙、絢麗多彩。石之紋的欣賞,往往更多依賴於賞玩者的慧眼和豐富的想像力。有時一件看似普通的紋石,一個深有寓意的命題,立刻能起到點石成金、化平常為神奇的作用。石之紋的賞玩,因有其隨意性(命題與明意)和通俗性(材料易得),故最受時下人們的歡迎。由於追求的是石的花紋,有時哪怕石質粗劣頑夯,因有獨特的花紋,依然能成為佳品。這樣一來,無疑為石玩大開方便之門,使石之紋的賞玩成為人人皆可參與的審美活動。於是,今天的江之側、海之濱、山岳洞穴、平原大漠,無一處沒有尋石人的踪影,無一處沒有驚人之品出現。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