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傳統雕塑

第4章 第二章青銅雕塑

中國傳統雕塑 顾森 2393 2018-03-20
商周青銅器精美的花紋,歷來為學問家和藝術家所讚歎。若將青銅器的實用功能放置一邊,青銅器的整體也是一件造型精美的圓雕。青銅器的製作,主要經過做模、翻範、澆鑄幾個階段,其中做模製範就是用泥塑造或用石頭雕刻出各種紋飾和器形,這本身就是在進行雕塑創作。整體澆鑄或分件澆鑄再組合的青銅器,體現的依然是泥模、石範的式樣。商周的青銅器,無論大小,都有一種細部的精美和整體的雄奇之美。例如湖南寧鄉出土的四羊方尊(商)、四川彭縣出土的獸面象首罍〔lei雷,西周〕、安徽南陵出土的龍耳尊(春秋)、河南淅川出土的錯金銀龍虎案(戰國),都是這種局部生動精美、整器雄奇輝煌的作品。 (圖4)

圖4 四羊方尊青銅商湖南寧鄉出土

中國青銅器上的花紋(浮雕)以精美、工巧、奇幻著稱於世,在世界同時期的各文明古國的藝術品中,也是絕無僅有的。對器物刻意進行美化,可謂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新石器時代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彩陶,已開先河。若從文化的深層去探討,還應歸於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文”的孜孜以求。原始社會對“文”的追求,至少有對祖先及精靈的崇拜(娛神、謝神等)、辟邪(文身入水避蛟龍之說等)、炫耀(力量的表現,對異性的吸引等)這幾個目的。進入文明社會,雖然一些偉大的哲人在文與質的問題上,重質輕文,甚至提出“滅文章”、“散五彩”,但由於文(與“紋”通用)有“悅目”及助教化、順人情、順天理、娛神靈的作用,“文”反而有了越來越深刻的內涵。 《左傳·宣公三年》記王孫滿語:“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枚,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姦。”這裡的文(鑄鼎象物,百物為之備)在夏代是起辨別善惡的功用(使民知神姦)。孔子曰:“週監於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論語·八佾〔yi義〕》)這裡的文,加入了西周典章制度的內涵。 《國語·晉語五》記寧贏氏語:“夫貌,情之華也;言,貌之機也。身為情,成於中。言,身之文也。言文而發之,合而後行,離則有畔。”這裡的文,在春秋時又與道德修養相聯繫。戰國時的荀子在其著作《荀子·富國》篇中說:“古者先王……將以明仁之文,通仁之順也。故為之雕琢刻鏤,黼〔fu福〕黻文章,使足以辨貴賤而已,不求其觀。”在戰國,文又有了行禮和辨貴賤的功用。發展到漢代,王充的“物以文為表,人以文為基”(《論衡·書解篇》),明確“文”是“天”、“自然”、“德”、“質”的顯露部分,是外部世界及內部世界的客觀反映。可以說,從三代至漢代,青銅器的紋飾(包括一些器形)所表達的內容,有代表神奸的神物,有代表貴賤的形象,有代表某種理想或道德的象徵,還有可能就是對美的追求或一種需求的表現。

商周青銅器的紋飾的演變,經歷了由繁到簡,由簡到繁,再由繁到簡的階段,每一次變化都是事出有因的。第一次繁出現在殷商後期至西周前期,表現為雕塑層面的複雜,這時的青銅器都以中浮雕為主題紋飾,在主題紋飾的周圍(下一個平面),用淺浮雕雲雷紋作襯托,在主題紋飾的中浮雕平面上,再陰刻許多細緻的雲雷紋,形成所謂的“三層花”(三個層面的雕刻)。第一次簡出現在西周後期,這時的青銅器上大量出現銘文,由於要表達的內容在文字上已做到了,無需再藉助於紋飾,所以這時期的青銅器不甚重視外表裝飾,素面和僅飾幾道弦紋的青銅器佔了很大比重。春秋時期由於工藝的進步,發明了花紋印模,一種紋飾可以反复拍打在一件器物上,又一次形成了青銅器紋飾繁的風氣。此外,因鋒利的鐵器的使用而帶來鑲嵌工藝的發達,也增加了青銅器紋飾的變化。這一次的繁與殷商後期的繁不一樣,主要不表現在立體層次的多少,而是表現在平面紋飾的繁複細密。戰國時期的青銅器紋飾又一次回到簡的風格上,一些青銅器如壺、豆、鑑上,常鑄出大幅的平雕畫像。鳥獸草木、亭台園林、宴樂、攻戰、漁獵、蠶桑等現實社會生活內容出現在青銅器上,其餘各種紋飾,則越來越趨於簡化。上面粗線條式的敘述商周青銅器紋飾演變中的幾個轉折時期,其實也是商周社會史、思想史上的幾個重要轉折時期。即由奴隸社會的敬鬼信巫轉到封建領主社會的禮天重德,再轉到王權旁落、封建地主經濟萌芽時期的禮崩樂壞,再轉到列國紛爭時的百家爭鳴和破除天命。總的來說,這整個過程就是一個人性越來越覺醒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也可以從青銅器紋飾的具體形式上曲折地反映出來。如殷商時期的青銅器的主題紋飾是瞪著大眼、張著大口的夔〔kui葵,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形動物〕紋、饕餮〔taotie濤帖,古代傳說中一種兇惡的獸,商代和西周的銅器上多刻它的頭部形狀作裝飾〕紋,一切別的紋飾都以這兩種紋飾為中心來呼應和安排。西周後期,具有神秘感和威嚴感的夔紋、饕餮紋逐漸被淘汰,即使有時還出現的饕餮紋,也常常縮小其體量,作從屬的紋飾(如作為青銅器器足上端的裝飾);而一些幾何紋如竊曲紋、瓦紋、環帶紋、重環紋、鱗紋開始流行開來。春秋時期細密謹嚴、雕鏤工細的蟠螭〔panchi盤吃〕紋、蟠虺〔hui毀〕紋流行,同時反映動物、山林、人物活動的畫像工藝也已出現。青銅器上一些動物雕塑,呈現出一種向上的和舒展的風格(如蓮鶴方壺)。 (圖5)戰國時青銅器上人事活動的畫像增多,青銅器上紋飾也變莊重為輕鬆,變呆板為活潑。

從雕塑藝術手法和藝術成就來看,商周青銅器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主題明確。這種明確的特點,主要通過放射(圍繞一個主題紋飾來安排)、對稱(以一個主題紋飾為各種紋飾的均衡中心點)、環繞(主題紋環狀分佈在器物主要裝飾部分)、超越(主題紋飾或局部雕塑有一種脫離器物升騰的動勢)這些方法來體現。 (二)最大地佔有空間。這種佔有,主要通過多層鐫刻,如三層花式,更多地佔有三度空間;或在一個平面內將形體扭曲變形,盡可能多地佔有二度空間。 (三)莊重與輕鬆的互補。這種互補,可體現在器形與紋飾上(莊重、威嚴與輕快、活潑的互補),也可體現在主題內容與襯託內容上(沉悶、凝滯與活潑、流動的互補)等等。


圖5 蓮荷方壺青銅春秋河南新鄭出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