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人的名字別號

第23章 第三節宋遼金元明清習俗

中國人的名字別號 吉常宏 4552 2018-03-20
北宋人的命名取字,雖說承襲了五代的一些風尚,但也增添了一些新的特色,那就是喜歡以老年男性的稱謂作名字用字,以叟、翁最為突出。 叟,本是對老年男子的敬稱。戰國的孟軻第一次見到梁惠王的時候,梁惠王就尊稱他為“叟”,說:“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漢趙岐註說:“叟,長老之稱。”孟子在批評齊國一位說《詩》的高子時,也稱他為“高叟”。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裴注引《江表傳》稱酈食其〔li yi ji力義機〕為“酈叟”。後來“叟”逐漸發展為老年男子的通稱。 用“叟”作名字,最早起於什麼時候已難以稽考了。我們從《梁書·杜龕〔kan刊〕傳》看到,杜有一個從弟叫杜北叟,而《魏書》則有個胡叟字倫許。另外,據《舊唐書·文苑傳》記載,著名詩人李商隱的弟弟字羲叟。這在當時僅是個別現象,還未形成一種習尚。

以“叟”為名字的風氣,大約開始於唐末、五代。 《新五代史》有個鄭遨字云叟,《舊五代史》直接稱作鄭雲叟。他生於唐懿宗咸通七年(公元866年)。 《宋史·畢士安傳》說畢字“仁叟”。畢生於後晉天福五年(公元940年),是由五代入宋,名字當然是五代時候起的了。還有劉溫叟,字永齡,河南洛陽人。他從後唐到北宋初,都擔任過顯赫的職務。 《宋史》本傳有關於他父親劉岳給他命名的一段文字: 溫叟七歲能屬文,善楷隸。岳時退居洛中,語家人曰:“吾兒風骨秀異,所未知者,壽耳。今世難未息,得與老夫皆為溫洛之叟,足矣。”故名之溫叟。 這段文字向我們透露了五代人喜歡以“叟”為名字的底蘊。 原來唐末藩鎮割據,戰亂不息,進入五代,50年間更是兵連禍接。人民生命安全沒有保障,嘗夠了“亂世人不如太平犬”的苦頭,都企望安居樂業,終其天年,所以才出現以“叟”為名字的思潮。由五代入宋的達官貴人,不少人都以“叟”為名字,自然便給社會以影響,或以“叟”為名,或以“叟”為字,效尤者一多,就形成了風氣。我們分別舉幾個例子如下:

以“叟”為名的 王岩叟徐榮叟徐清叟劉羲叟陳堯叟林堯叟 以“叟”為字的 範純禮字彝叟歐陽通字文叟楊存字正叟陳師良字文叟諸葛說〔yue4月〕字夢叟 另外,還有名和字都用“叟”的,如蘇叟字皤〔po婆〕叟。 以翁為名字的也較普遍。 “翁”是西漢時出現的人名用字。西漢的許多著名人物都以“翁”為字。如朱買臣字翁子,金日碑〔mi di密低〕字翁叔,趙充國字翁孫,疏廣字仲翁,等等。但到了東漢,這個字就少見了;到了宋代,可能受了“叟”的影響,突然又被起用了。如:魏了翁、南安翁、劉辰翁、文及翁,等等。以“翁”為字的,如:楊炎正字濟翁,張岩字肖翁,凌浩字直翁,等等。 和叟、翁有關的字有個“老”字,這是宋人名字特色字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字眼兒。有用在名中的,有用在字中的。先看幾個用於名中的例子:

胡唐老 徐莘〔shen深〕老 杜莘老 蘇元老 王老志 孟元老 用於字的遠比用於名的多。如: 錢藻字純老 孫覺字莘老 劉摯字莘老 孫道字純老 孫汝方字宜老 閻師孟字醇老 王彭字元老 李邴〔bing丙〕字漢老 詹太和字甄老 楊椿字元老 王次張字漢老 張康國字賓老 李呂字濱老 徐夢莘字商老 吳棫〔yu玉〕字才老 杜潁字清老 人們不太理解“老”怎麼能同叟、翁兩個名詞一樣,成為宋代的人名用字。這和“老”在先秦時代所特有的詞義有關。 “老”在先秦是對天子的公卿中位最尊者的敬稱,後來也用以尊稱大夫的家臣中的首腦人物;同時還尊稱年高德重的男子。文人喜歡復古,遂因叟、翁而挖掘出了“老”。上面舉的例子多是以古聖先賢為名字的。如:莘老、商老是指商代的賢相伊尹,他曾耕於莘;渭老、濱老是指姜太公,他曾垂釣於渭水之濱的磻磎;漢老一是指西漢張良,一是指邴漢或邴丹,也許還指東漢邴原,三人都以節操著稱;清老是指在潁水洗耳的許由;岩老是指曾在傅巖作苦役的殷高宗的賢相傅說;醇老是指孟子,他能闢楊墨,弘揚儒家學說,可以算是醇儒。這都是為景仰前賢,才尊之為“老”。這些人當中,除姜太公、孟子外,歷史上並不以長壽著稱。這個“老”和漢以來的公、卿、君、士,以及先秦傳下來的父、子,都是美稱。在以前賢為名字的時代,綴上這個“老”,既褒揚了古人,也標榜了自己。

上述例子,除我們做了解說的以外,其餘都是表示長壽的。儘管王彭字元老,也是以傳說活了800歲的彭祖為名字,但因稱他為“老彭”,所以我們把王彭看作是拆古人名為名字。 以“老”的長壽義為名,在《魏書·韓茂傳》已有記載說,韓茂“父耆,字黃老”。 《詩經·魯頌·閟〔bi閉〕宮》形容老人有“黃發台背”和“黃發兒齒”,耆、黃、老全與長壽有關。 宋以後,叟、翁、老三字,用於名字的仍有,只是少一些罷了,而用於別號的則較多。 遼、金、元是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其漢族官吏、士人的名字,一如先秦漢魏唐宋,全襲傳統。少數民族貴族的名字,常見形式一是全部音譯。如《遼史》中的耶律夷臘葛字蘇散,耶律窪字敵輦,等等。二是姓氏音譯,名與字漢化。如《金史》中完顏合達瞻字景山,撒合輦字安之,徒單思忠字良弼;《元史》中的耶律楚材字晉用,耶律鑄字成仲。三是名音譯,字漢化。如《元史》中的月魯不花字彥明,廉惠山海牙字公亮。四是全部漢化。如《遼史》中的蕭惠字伯仁,《元史》的馬祖常字伯庸,汪世顯字仲明,趙良弼字輔之,等等。這些名字和漢官毫無區別。

金、元兩代,名字頗與北魏早期有點相似,即不避俗,不避醜。清代學者趙翼在他的《廿二史劄記》卷四“命名詭奇”條已指出這種現象。如《金史·海陵記》中有刑部郎中名海狗,《哀宗記》有完顏豬兒,兀術之孫名羊蹄,胡沙虎之子名豬糞;《元史》有石抹狗狗,《孝友傳》有個寧豬狗。而像觀音奴、買奴、高鬧兒、張萬家奴這一類名字,在《元史》中就算不得什麼了。 明清時代湧現出了一批新的人名用字。最為突出的是一些建築物名,如齋、堂、庵、軒、亭、台、樓等。 以建築物為名字大約始於東漢。西漢的張良字子房,京房字君明,都是用的天上的星名,不是房舍名。東漢的溫序字次房,房、序並舉,互相證明,這個“房”才是指房屋。因為“序”是東西廂的牆,依名字相協的道理推斷,“房”自然該是房屋的“房”,而不是二十八宿中的房星。其他像孫堅字文台,陳宮字公檯,都是以建築名物詞為名字。

明、清人習慣用的“齋”,作為房舍之稱,大約是從齋宮演變來的。齋宮是男子在祭祀前夕齋戒獨宿之處,逐漸“齋”受了“宮”的影響,成了文人士大夫讀書、聚會之所。 《世說新語·言語》有“司馬太傅齋中夜坐”,《世說新語·任誕》有“張湛好於齋前種鬆柏”等記載,後來就成了文人書房的專稱了。但用於人名則較晚,大約南宋才開始作別號和人名用字。如楊萬里號誠齋,劉容齋字南夫。明代人用“齋”作名字的比前代漸多。如: 曾朝節字直齋 梅鷟字致齋 羅文止字艮〔gen亙〕齋 而清代以“齋”作為字的綴飾就成了一種風氣了。如: 章學誠字實齋 張體乾字確齋 莊亨陽字复齋 林時益字確齋 彭端淑字樂齋 湯修字敏齋

朱倫瀚字涵齋 郭起元字复齋 陳士璠字魯齋 德沛字濟齋 趙魏字晉齋 李大本字立齋 張曜字朗齋 崔如岳字岱齋 丁之鴻字漸齋 陸憲曾字慎齋 真是不可勝數。 庵、堂、軒、亭在宋代也是多見於別號,作為名或字則少見。如:趙彥端號介庵,朱熹號晦庵;陳著號本堂;熊禾號勿軒,蔡抗號久軒,辛棄疾號稼軒。朱熹講學於建陽之考亭,世稱考亭學派,但他本人並未以此作號。元人有施耐庵,但難以斷定是名是字,還是別號,明代仍然是作別號的多,但漸有將庵、軒、堂作字的。如陳鶴字鳴軒,陸堂字肯堂,週遇吉字萃庵,金問字恥庵。 前人既以庵、堂、軒、亭諸字作別號,清人當然也可將之作別號,但他們也普遍應用於名字中了。分別舉例如下:

金作楫字濟庵 徐濤字江庵 任辰旦字待庵 汪士鐸字振庵 喬大凱字頤庵 傅作楫字濟庵 郎永清字定庵 傅鼐〔nai奈〕字重庵 胡季堂字升堂 臧禮堂字和貴 鄭國鴻字雪堂 顧師軾字雪堂 石韞玉字琢堂 孔廣牧字力堂 梁欽構字煥堂 曹仁字山堂 徐桐字蔭軒 朱鳳標字桐軒 吳敬梓字敏軒 劉玉湛字露亭 張肱字良亭 施廷樞字北亭 費金吾字曉亭 楊於果字碩亭 喬光烈字敬亭 馮浩字孟亭 “樓”在清代也成了時尚用字。如:凌曙字曉樓,費丹旭字曉樓,陸龍騰字云樓,黃金台字鶴樓,等等。 清代人還有一種奇怪的逆反心理表現:他們埋首舉業,醉心功名,但在命名取字上,卻頗愛用一些富有山林隱逸氣息的字眼,如園、圃、畦、村、峰、嵐、洲、汀、農、牧、漁、樵……宋人已有不少用這類字作號的,也有作字的。元明士大夫雖也繼承此風,但只有到了清代,才堪稱盛極一時。這裡邊雖也有不少絕心仕途的學者,但更多的卻是虛戀林泉,附庸風雅。這類名字確實太多,略舉數例,以為憑證。如:

楊景素字樸園 沈庭芳字椒園 黃叔琳字崑圃 瞿馨字芳圃 曹為霖字雨村 陶元藻字篁村 秦蕙田字樹峰 程矞〔yu玉〕採字晴峰 張若靄字晴嵐 紀昀〔yun雲〕字曉嵐 凌揚藻字藥洲 張步瀛字麟洲 陳勤字辛農 姚文田字秋農 徐起渭字呂樵 江忠源字岷樵 孔廣牧字力堂 宋犖〔luo洛〕字牧仲 清代人所崇尚的人名用字,還不止這些,如梅、蘭、竹、菊,舟、船、舫、舲諸字,也屢見不鮮。還有一個“奎”字,也寫作“魁”。這是一個同科舉制度有關係的字。自從緯書《孝經援神契》說“奎主文章”以來,迷信的人便把奎星奉作主管人間文運的神。據清初大學者顧炎武說,立廟塑神供奉,奎不便形象化,便改奎為“魁”,於是把神塑成一個鬼狀的形象,一足立,一足蹺,一手持鬥,一手持筆,表示操持文運。科舉時代的文士們中與不中,便由這位魁星來決定了。據學者們考證,南宋學校已立魁星廟。故自此以後,就有人以“奎”為名字了。如元代有吳景奎字文可,明代有孫應奎,其中有洛陽籍的字文宿,餘姚籍的字文卿,還有個汪奎字文燦,蕭奎字漢文。清代取名為“奎”或以“奎”為字的就更多了。如:

程貞白字奎光 莊肇奎字星堂 徐聯奎字壁堂 紀大奎字向辰 韓聯奎字紫垣 戴聯奎字紫垣 歷史發展到了清代,文化積存已十分豐厚,歷代命名取字的方式方法,也齊集在這裡。同時有經史子集可供取材,有多種多樣的名字格式可資借鑒,加上文人學者們的刻意求新,追求典雅古奧,所以清人的名字真正做到了無一字無來歷,不過也曲折隱晦,使人難以“聞名知字”和“聞字知名”了。很普通的一個名字,卻被他們弄得莫名其妙。如陳阿平字獻吉就是一例。這是用的漢代陳平的名字。為了避免同名,加了一個“阿”字。陳平死後謚為獻侯,所以用“獻”與“平”相應。因為《周禮·春宮·占夢》有“獻其吉”一句話,便因“獻”聯綴上“吉”,並用“吉”來諧“計”,以暗示這是六出奇計的陳平。 說到諧音字,不能不指出這是清代人命名取字的一個特點。他們為求古奧,故意摹仿先秦人用通假字的辦法。譬如有個著名棋手叫周懶予,他名嘉錫,字覽予,是取《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文意的。但他故意將“覽予”諧音作“懶予”,以顯示名士風采。又如我們上文舉出的費金吾字曉亭,也是用諧音的辦法將“金烏”作“金吾”的。神話傳說太陽中有一隻三足烏,所以人們就以金烏指代太陽了。太陽的出沒以分晝夜,所以用“曉”來應它,曉是天亮。 清代的命名取字,稱得上是絢麗多彩,其文學性、藝術性,是任何一個時代都不能與之相比的。 不同時代人物的名字有不同的特色,這對我們判斷歷史人物的時代,倒有一定作用。同時還啟示從事文藝創作的人,寫歷史題材的作品,不可不注意人物名字的時代色彩。如果後代人物名字帶前代人物名字色彩,那不奇怪,因為名字有它的繼承性;前代人物起了後代人才有的名字,那就荒唐了。
註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