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史前文化

第23章 第三節琢玉爍金

中國史前文化 王仁湘 2387 2018-03-20
中國史前時代取得的科技成就中,有兩項值得重點談談,這就是琢玉和冶金。冶金術的發明是文明到來的一個標誌,很多人認為琢玉技術也應是中國文明的一個標誌。兩項重要工藝的起源都是在史前時代,因此可以說史前時代孕育了後來的文明時代。 關於史前玉器,我們在前面有關章節中已經數次提及,對它的製作工藝和社會功能已有所了解。玉為美石,也是一種礦物,習慣上分為硬玉和軟玉兩類。硬玉古稱翡翠,軟玉即透閃石、陽起石,硬度都極大,中國古玉用材主要為軟玉。中國史前古玉的考古發現可以追溯到本世紀30年代,但當時將出土玉器的時代統統定在漢代,可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到了50年代,長江下游的許多新石器時代遺址都發現了玉器,這使人們不得不重新審查過去的結論,從而將玉器的大量使用作為長江下游史前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來認識。後來又陸續在大溪、大汶口、仰韶、紅山、龍山文化中都發現了不少精美玉器,良渚文化遺址更有驚人的發現,使得史前玉器的研究受到很大重視。

早期的玉器加工技術,主要藉用了磨光石器的技法,即切割、鑽孔和打磨等。後來逐漸增加的有鏤雕、線刻技法等,為精密紋飾玉器的出現打下了技術基礎。減地浮雕和線刻技法,是史前玉器加工技術成熟的表現,複雜的圖案裝飾由此而大量出現在玉器上。 年代稍早的玉器器型,多為小件生產工具和裝飾品,都是實用器物。到後來實用器只有裝飾品一類,玉石多被加工成非生產生活用品,製成的神器和禮器佔多數。就良渚文化玉器來說,主要器類有琮、璧、柱形器、冠狀器、三叉形器、錐形器和斧鉞等,大都屬非實用器。實用器僅有鐲、璜、串飾、帶鉤等,除玉鐲數量較多外,其他都很少。良渚玉器中數量多且形體大的玉器,主要有鉞、琮、璧三種,是玉之重器。大墓裡常見鉞、琮、璧三器同在的組合,有研究者認為墓主人生前當是擁有軍權、神權、財權的顯貴,因為鉞是軍事統帥權的象徵,琮是原始宗教中溝通天地的神器,璧很可能是財富的標誌物。鉞一般死者只隨葬一件,琮有隨葬32件之多的,玉璧則有用到54件之多的。齊家文化墓葬中還見到出土82件玉璧的例子,是西部地區出土玉器最多的一例。

研究者們已經註意到,在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即遼寧紅山文化、山東大汶口——龍山文化、江浙馬家浜——崧澤——良渚文化的分佈區,還有鄰近的北陰陽營和薛家崗文化分佈區,都發現了不少玉器,似乎有一個明確的玉器分佈帶。由此看來,重視玉器的傳統起源於東部地區,玉器是東部地區史前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同樣也是文明時代初期的一個重要特點。 有研究者認為,玉在中國文明起源過程中起到了一種催化劑作用,玉與權力(政權和神權)這樣緊密地結合,玉的神秘與高貴的屬性找到了最好的表現形式。 玉在中國古代一直是一切美好、珍貴、高尚事物的代稱,美物、美名、美德、美人,都可用玉指稱。特殊的玉器更是富有與權威的象徵,究其觀念的起源,與史前文化不能說沒有聯繫。

史前大量精美玉器的出現,表明當時已有了專業玉工和琢玉作坊。遺憾的是玉作坊遺址和關鍵的琢玉工具至今還沒有發現,還沒有可靠資料復原史前時代的琢玉工藝,這方面的研究還有待深入。 史前時代與玉器的精加工技術成熟的同時,冶金術也開始出現了,這為金屬時代的到來創造了最重要的條件。從已有的考古發現可以認定,中國冶金術至遲發明於仰韶文化時期,繁榮的彩陶文化大約是與冶金術同時出現的。陝西臨潼姜寨遺址的仰韶文化房址內,出土了一塊半圓形銅片,年代測定為距今6500年前。紅山文化遺址還出土了鑄造小件銅器的陶範,年代稍晚。甘肅東鄉林家的馬家窯文化遺址,發現了一柄銅刀和一些碎銅片,這是考古所得的年代最早的成形銅器,年代約為距今5000年上下。

到了龍山文化時期,出土銅製品有明顯增多,已有10多個地點發現了銅器及相關的遺物,重要的地點如下: (1)山東膠縣三里河,有斷為兩截的銅錐; (2)山東諸城呈子,有銅片一塊; (3)山東棲霞楊家圈,有銅錐和煉銅渣; (4)山東長島北長山店子,有圓形銅片; (5)山東牟平照格莊,有銅錐; (6)河南登封王城崗,有銅容器殘片; (7)河南淮陽平糧台,有方形銅煉渣; (8)河南鄭州董砦,有方形銅片; (9)河南臨汝煤山,有煉銅坩堝殘片; (10)山西襄汾陶寺,有銅鈴一件; (11)內蒙古伊克昭盟朱開溝,有銅錐一件; 這些地點主要分佈在山東、河南境內,說明在這一廣大地區,銅器的使用已經比較普遍。稍晚一些的齊家文化,也有許多遺址出土了銅器,僅甘肅武威皇娘娘台一處就出土30件。加上其他發現,齊家文化的銅器已出土了近50件,器型有錐、刀、鑿、匕、斧、鏡、環、指環等,以小型器具佔多數,幾乎不見容器。

早期銅器的發現只限於黃河流域,銅料既有自然銅,也有人工冶煉銅。器型也小,數量較多的是錐和小刀。根據研究推測,人類最早使用的是自然銅塊,爾後利用單金屬礦冶煉出紅銅,或者利用多金屬共生礦治煉青銅、黃銅和白銅,最後才是有目的的採用多種礦物煉出銅合金,合金的比例方式逐漸趨向合理。考古發現的中國早期銅器的原料既有紅銅,也有黃銅和青銅,前者為自然銅,後兩者為共生礦直接冶煉得到的合金銅,冶煉實驗已證明了這一點。 早期銅器的成形技術,已有鍛打和澆鑄之分。小件條環狀和片狀器具多采用鍛打技術,大件的則用澆鑄技術。澆鑄多采用單面範,是比較簡單的澆鑄形式。目前發現的鑄範實物很少,隻紅山文化見到過陶範。 新石器時代晚期確已開始製作和使用銅器,但數量畢竟很有限,作用同樣也很有限,在社會經濟生產中不會佔有太重要的地位。但不論怎麼說,金屬冶鑄技術終歸是已經出現了,取代石器時代的金屬時代實際上已悄然來臨。

如果說琢玉是一種冷加工技術,而鑄銅則是一種熱加工技術。冷加工的琢玉技術在史前時代末期財富的集中與權力的強化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熱加工的冶鑄技術在新生產力的開掘和利用上,則起到了開路先鋒的作用。就是這冷的雕琢與熱的熔鑄,在中國文明的誕生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