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史前文化

第19章 第三節虔誠的獻祭

中國史前文化 王仁湘 1796 2018-03-20
造出了那麼多的神靈,同時也制定了許多禮拜的規矩,而禮拜的最高形式是獻祭。只有在獻祭活動隆重舉行時,神的威嚴才充分體現出來,人與神的距離也縮小到最低限度。一些重要的獻祭活動,後來逐漸演變成定期舉行的各種宗教節日,這種傳統甚至由史前遞嬗到了文明時代。 獻祭的目的很明確,通過這種討好神靈的舉動,希望能起到影響自然力的作用,使之為自己造福,實際上是對神的賄賂行為。正如《詩經·小雅·楚茨》中所說的:“神嗜飲食,卜爾百福”,“神嗜飲食,使君壽考”,你獻給神靈吃的喝的,神就會使你長壽多福,這種觀念應當也是源於史前時代的。 中國史前時代已開始修築專用的祭壇和神廟,作為禮拜神靈的場所,這是從紅山文化幾次重要考古發現中得到確認的。遼寧喀左縣東山嘴紅山文化遺址發現一組石砌建築,經研究認為是原始宗教遺跡。建築中有卵石圓台和巨石長方壇。石圓台周圍發現了婦女陶塑像,說明那是供奉女神的祭壇;方石壇也是祭壇,附近出有玉龍和非實用的彩陶器等。這裡是一處重要的祭祀地母、農神的宗教場所,它的主人是整個部落或部落聯盟。在特定的日子裡,人們成群結隊長途跋涉來到這裡,通過隆重的祭典,了卻自己的心願。

東山嘴祭壇建築群發現不久,又在距離不遠的凌源、建平兩縣交界處的牛河梁,發現了更大規模的祭壇與神廟遺址。牛河梁遺址面積相當大,是一處有嚴謹佈局的遺址群,以山梁頂端的女神廟為中心,周圍山丘環繞著積石塚。女神廟是南北方向佈置的多室殿堂,北邊為一石築的大型山台,南邊有三處大塚和祭壇。女神廟結構複雜,有主室、左右室、前後室等,供奉有女神群像。神像比例如真人,據出土塑像殘片推測,當時還塑有大於真人三倍的女神塑像。由此看來,這裡可能是一處以祭祀女性先祖為主的多神禮拜場所。 神廟附近的積石塚,即是石砌的大墓,墓內隨葬有許多精美的玉器。周圍排列著一些小型墓葬,墓間也有石砌的圓形祭壇,墓前有石舖的檯面和燒土面,附近出土有豬骨和鹿骨,這都是舉行祭祖儀式的處所。由此看來,祭祖在紅山文化中已經形成製度,祖先崇拜已經進入相當成熟的發展階段。遺址所見的墓祭遺跡主祭的是近祖(真實祖先),壇廟則主祭的是遠祖,是部落或部落聯盟的始祖神。

浙江餘杭的反山和瑤山,也發現了規模宏大的祭壇遺跡,它的主人是良渚文化居民。兩處都是在人工堆起的土山上築成祭壇,再修建大型墓穴。如瑤山祭壇為方形,面積約400平方米,中間有一南北方向的紅土方台,台上修建大墓。大墓有木棺木槨,墓中隨葬成堆成組的玉器,這些玉器大多並非生產工具,又不是生活用品,為純禮儀用具,不少就是專用的祭器,刻有神靈圖像。 禮器的出現也是祭祀活動頻頻舉行的必然產物。紅山和良渚流行玉琢禮器,其中良渚的琮、璧、鉞〔yue越〕是專用的祭器,這傳統在青銅時代得到繼承,鉞成了權力的象徵,琮璧乃是祭天地神靈的禮器。中原龍山文化居民墓中隨葬物品中也有禮器,包括具有權杖意義的鉞和樂鼓等。山東大汶口和龍山文化也有琮、鉞、鼓,有一些墓中出土許多這類禮器,表明死者生前當是專門的神職人員。

祭祀儀式還包括殺牲這個重要內容,既要殺獸,也要殺人。上述祭壇附近出現的獸骨,就是殺牲的證據。殺人以祭稱為“人牲”,即以人為犧牲,供獻給神靈。史前居民認為對地母最大的敬意就是祭獻人牲,以人血灌地,以求農作物能有好收成,這種做法在許多當代的原始民族中都曾經流行過。仰韶文化的一些遺址發現過不少非正常死亡的埋葬,不規則的土坑中埋著沒有常規葬式的死者,有的還與牲畜共埋一處,這很可能就是殺祭人牲的遺跡。到龍山時代,這種殺祭更為普遍,發現不少無頭死者和多人叢葬,有的死者肢體殘缺不全,也很可能屬於殺祭一類的遺存。 在河南龍山文化遺址中,發現不少奠基牲遺存,也是一種典型的人牲現象。在一些較大的房址居住面或牆基下,往往發現有埋葬兒童或成人的現象,這是建房過程中處死的人牲,都是奠基用的犧牲品。如湯陰白營遺址,發現有二座房址埋有童牲;安陽後岡的15座房址中,埋置幼童27人;永城王油坊的一座房址下,就埋有人骨架三具;登封王城崗夯土建築下面的一座奠基坑中,見到七具人骨架,有幼童,也有成人。殺人奠基,是為了房子的堅固耐久,也是為了驅邪避鬼,祈求神靈保護。

對於神靈的獻祭,史前人表現得十分虔誠,他們可以獻上自己所創造的一切美好的東西,甚至是生命也在所不惜。這都是受了共同信仰的驅使,對於自己建立起來的信仰,他們堅信不移,也讓子孫後代堅信不移,代代相傳。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