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史前文化

第18章 第二節神龍誕生

中國史前文化 王仁湘 1493 2018-03-20
史前人類處在氏族社會時,相信自己的氏族與某種動植物之間有一種特別的關係,或者認定本氏族就是起源於這種動物或植物,那這動植物就是神聖的祖先和保護神,這就是“圖騰”。圖騰是北美印第安人奧基華斯部族的一個詞,表示氏族的徽號或標誌。氏族社會的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圖騰,人們崇拜它,認為它神聖不可侵犯,這就是原始宗教中的圖騰崇拜。 初始的圖騰往往是某種具體的動物或植物,通常以動物為多見。在圖騰藝術中見到不少半人半獸的作品,這是圖騰人化的產物。最後圖騰完全人格化,原始宗教又向祖先崇拜方向發展,最終人類認定自己的祖先是人而不是其他,人神由此誕生。 考古發現過不少動物形體的雕塑藝術品,還有繪有動物圖形的彩陶,研究者認為其中當有圖騰標誌。像半坡人彩陶上的魚形人面紋,就有一種觀點認為它是魚圖騰的寫照,人形與魚形的合成圖,表現了人與魚的結合,魚已明顯人格化,這是一種比較進步的圖騰崇拜。

良渚文化的許多禮器化玉器上,通常琢刻有精細的獸面紋,還有一種比較複雜的人獸複合紋飾,充滿了一種神秘感。它們被認為可能是良渚人的神徽,實際上也與圖騰崇拜有關(圖17)。 氏族擴大為部落,部落又結成更大的部落聯盟,結成分佈地域廣大的文化共同體,由此會產生新的更高一級的綜合性圖騰,作為共同體的標誌。被作為中國文明象徵的龍與鳳,便是史前時代就已出現的兩大圖騰,它們是綜合性圖騰,是文化融合的產物。龍與鳳已不是任何實體動物,是多種動物的綜合體,表明它們的崇拜者來自不同的氏族部落,是新的文化共同體一起創造出的共有圖騰。這圖騰已沒有了原來的質樸意義,它的性質已產生了明顯變化。

圖17 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神徽”圖案

鳳的原型,據研究有雞、鷙(貓頭鷹)、燕、鸞(孔雀)等,是若干鳥崇拜的綜合體。仰韶彩陶中所見的三足鳥和燕子圖形,當是較早的鳳崇拜形式的表現。東南地區的新石器時代居民,製作有各種鳥主題的工藝品,似乎表明那裡比較流行鳥崇拜,鳳的起源肯定是緣於這種鳥崇拜。 龍的原型,有鱷、蛇、豬、馬、閃電等,究竟什麼是主體,人們有著一些不同的認識。內蒙古赤峰趙寶溝遺址發現了刻繪在陶器上的豬首蛇身圖像,被認為是北方地區最早的龍圖形。到紅山文化時期,開始製作精美的玉龍,玉龍為環狀身軀,豬形首,無足,被稱為豬龍,從這裡確可看到豬為龍的原型之一。其中最著名的一件玉豬龍,高26厘米,出土於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是難得的精品。豬的飼養是以農作物栽培為前提的,所以豬龍被認為是北方農耕部落的圖騰之一。

中原地區的龍山文化也有龍形藝術品,山西襄汾陶寺出土的陶盆內繪有紅色的蟠龍,亦是長軀無足。中原更早的龍形是在河南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的,那裡的一座墓中發掘出用貝殼擺成的龍虎圖案,龍形有足有尾,張牙舞爪,形態十分生動。 這些來源不同的龍,後來融會一體,在中國文明起源的過程中,在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當龍成為綜合圖騰時,人們似乎對圖騰崇拜並不十分熱心了,事實上圖騰觀念已在悄悄發生變化。這主要是人對自己存在的意義、對自己的力量有了新的認識。在進一步探尋人的來歷時,人類不再滿足於動植物起源的傳說,終於對生殖奧秘有了清醒的認識,得知女性為人類之母,進而將女性祖先神化,造出女神,因之完成了圖騰人化的過程,祖先崇拜也因此出現了。

紅山文化中有陶土摶制的女性塑像,也有大型的形同真人的女神塑像,那是紅山人自認的始祖神,人們為此蓋起神廟,砌好祭壇,舉行隆重的祭儀。中國古代傳說中也有女始祖,名叫女媧,說她用黃土造出了人類,這傳說的起源一定也是很早的。 除了始祖崇拜,史前也有近祖崇拜,它是以喪葬儀式為主要形式表現的,這一點我們將放在後面去談。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