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史前文化

第15章 第三節細刻精雕

中國史前文化 王仁湘 1455 2018-03-20
雕刻作為美化生活的工藝手段,在新石器時代採用相當普遍,我們現在已發現了那時代的大量雕刻藝術品,其中有不少原始藝術珍品。這些雕刻採用的材料有骨、牙、陶、石等,有線刻,也有浮塑和圓雕。有的屬器具上的附屬雕刻,數量不少,也有一些單體雕刻藝術品,都閃爍著史前先民的智慧之光。 骨牙雕刻是既細膩又高雅的一種藝術品,多出於分佈在東部地區的新石器文化遺址。如河姆渡遺址的刻有雙鳳紋的骨匕,江蘇邳縣劉林遺址的用豬牙雕成的豬首,泰安大汶口墓地的透雕象牙筒和象牙梳,陝西西鄉何家灣遺址的骨雕人頭像,都是難得的雕刻工藝珍品。 考古發現的陶塑藝術品較多,儘管陶塑有更大的隨意性,不過也有許多佳品,主要是寫實的人體和動物形體。如遼寧喀左東山嘴遺址的女神塑像,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人頭形器口彩陶瓶,陝西華縣太平莊鴞形鼎,泰安大汶口的狗形陶器,膠縣三里河的豬形陶器等,都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石雕藝術品相對發現較少,尚不足以反映史前時代的工藝發展水平。甘肅永昌鴛鴦池的石雕人頭像,北京平谷上宅的石雕小猴,四川巫山大溪的雙面人頭石雕等,這些發現還是比較引人注目的。 此外,在南方和北方都發現了大量鑿刻或朱繪在崖壁上的岩畫,其中一部分的時代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屬史前人的作品。岩畫內容主要為再現的狩獵和放牧活動,表現各類動物的畫面佔多數,顯然不是農耕部落遺留下來的。這些簡練粗獷的作品具有永恆的魅力,為我們展示出一幅幅史前人類活動的真實畫面。 雕刻工藝的基本手法,早在舊石器晚期製作小件飾物時即已萌芽,到新石器時代有了較大發展,取材廣泛,表現手法多樣,作品也愈來愈精美。中原地區較早的新石器遺址都出土過少量雕刻類文物,多屬小型的陶塑,製作比較粗糙,表現的主題是人和動物。進入新石器文化繁榮發展時期,雕塑、雕刻藝術又有明顯提高。在這一時期,黃河中上游地區主要以人為表現的重點,流行將人首人體形態附塑在陶器上的做法。下游地區則主要表現的是動物形體,甚至整個器物都塑成動物形狀,相反絕不表現人體,也沒見到過人體藝術作品(圖14)。長江中下游地區也有少量的雕刻品出土。中游地區所見數量很少,特徵不明顯,有動物主題,其中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先後出土過幾批陶塑小動物,主要有猿、象、鳥、狗、兔、羊、雞、鴨、龜、貓頭鷹等,也有少量人體陶塑,是少見的重要發現。長江下游地區多見骨、牙、木質雕刻,題材為動植物,少見人物形象,以線刻為主要表現手法,細膩傳神。良渚文化有發達的玉雕工藝,多采用線雕、浮雕方式,以表現細膩的獸面圖案為主,也有寫實的玉鳥、玉龜等。北方地區的紅山文化也有發達的玉雕工藝,有陶塑泥塑人像,形體高大,寫實風格很強。


圖14 表現動物形體的新石器時代陶器
作為造型藝術的雕塑、雕刻工藝品,在史前社會具有特定的意義,並不純是工藝品。同其他工藝品一樣,雕刻品也表達出了史前人的信仰與追求,甚至大部分作品都有它們特定的含義,多與原始宗教和巫術緊密聯繫著,這一點我們在後面還將談到。真正表現自然情趣的藝術作品也並非沒有,至少不是主流。正是在這種原始信仰與追求中,雕刻工藝水平有了一步步提高,尚美的情趣逐漸向高層次發展,一些高水平的手工業藝人也由那個時代培養出來。許多精美的雕刻工藝品,沒有具備專門技巧的人是做不出來的,更不用說那些需要專用設備的琢玉工藝了。 從史前起源的中國雕刻藝術傳統,在青銅時代得到繼承與發揚,青銅器紋飾不論是幾何紋飾還是動物紋飾,都是在史前時代原有風格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這一點上看,藝術的根基本是植於史前時代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藝術之樹愈漸茂盛起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