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史前文化

第14章 第二節彩陶精蘊

中國史前文化 王仁湘 2456 2018-03-20
彩陶是史前先民審美情趣的集中體現,也是史前藝術成就的集中體現。 陶器自一發明開始,它的裝飾就受到史前工匠們的重視,盡可能調動一切手段,包括打磨、刻畫、壓印方式的採用,特別是彩繪的應用,使得質地粗糙的陶器變得多姿多彩。最早對陶器進行彩繪裝飾的是白家村人,後來的仰韶人大大發展了彩陶藝術,馬家窯人將這門藝術的發展推到頂峰。彩陶是人類智慧與創造力的集中體現,也是史前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有的研究者常常稱之為“彩陶文化”。 中國史前彩陶分佈範圍廣,時代跨度也很長。彩陶藝術起始於距今8000年前,一直延續到新石器時代末期,約有近4000年之久。彩陶的繁榮期大致是在距今6500—4500年前,也有2000多年之久。在這樣一個時代跨度內,大部分新石器文化居民都有彩陶製作,但數量上有多有少,風格上有很大差異。彩陶工藝較為發達的有仰韶、大汶口、大溪、屈家嶺、馬家窯文化等,集中分佈在黃河流域和長江中游地區,中心地區是在黃河中上游一帶。華南和華北地區也有彩陶發現,數量很少,遠不能同黃河流域相比。

史前彩陶的紋飾變化多樣,有各種各樣的母題。不同文化共同體所經常描繪的紋飾是有區別的,可以看出各自表現的主題不同,色彩的選用也各有特點,形成了各自的傳統特色。 仰韶文化前期彩陶以紅地黑彩為主,紋飾多見動物形及其變體,具有濃厚的寫實風格,母題有魚、魚網、鹿、鳥、蛙、人面等,還有折線、三角、圓點等幾何形紋飾,多以直線表現。後期除紅地黑彩外,又出現了白衣黑彩,也有鳥、魚、蛙等寫實類母題,比例稍少,更多見到的是垂弧紋與花瓣紋,多以弧線表現(圖9)。 馬家窯文化彩陶數量多,色彩富麗鮮明,紅、黑、白幾種色彩並用。圖案也很豐富,出現比較複雜的圖案組合形式,常見的母題有渦紋、同心圓、波紋、平行線、網格紋、折線、齒帶紋等,線條流暢多變,具有較強的動感(圖10)。

大溪文化彩陶也有特色,在紅陶上繪黑彩,黑陶上繪紅彩,紋飾洗練,常見平行線、波浪紋、人字紋、繩索紋和花瓣紋等。屈家嶺文化有獨具一格的朱繪黑陶、蛋殼彩陶、彩繪紡輪,顏色有橙黃、橙紅和黑色幾種,並採用一種暈染繪法,不同於一般常見的勾线設色的方法,紋飾主要有旋紋、弧線等幾何形,構圖大多也比較簡練。

圖9 仰韶文化的彩陶
大汶口文化也有一定數量的彩陶,色彩有黑、白、紅、赭諸色,紋飾有網格紋、花瓣紋、八角星紋、折線、渦紋,幾乎全為幾何形。 有些彩陶紋飾是某個文化中僅見的,也有些紋飾會引起某幾個文化傳統居民的共識,受到共同的喜愛,從這裡可以看到文化交流的事實,也表明了某種意義上的文化融合。如仰韶文化彩陶中常見的花瓣紋圖案,在大汶口、大溪等文化中都有較多的發現,分佈面幾乎遍及整個黃河流域和長江中下游地區,而且年代也很接近,構圖表現出驚人的相似。這似乎表明花瓣紋圖案具有某種特定的意義,容易為不同傳統的居民所接受。


圖10 馬家窯文化的彩陶
從整體上來說,彩陶紋飾通常採用的是變化多樣的幾何形圖案,少見人形與動物形構圖。許多研究者都認為,不少幾何紋都是動物紋變形簡化的結果,其本質表現的還是某些動物,仍當以動物紋看待,這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半坡發現的一些三角形彩陶紋飾,很顯然就是由魚紋演變而成的(圖11)。

圖11 仰韶文化彩陶魚紋向幾何紋的演變示意
就甘肅青海地區出土的彩陶而論,不少幾何形圖案母題的祖型都是像生類母題,有的演變軌跡相當清楚。如直邊三角形分別由魚體、魚尾或魚鰭形狀演變而成,渦紋則由鳥首圖形變化而成,波折紋又是由蛙紋和蛙肢紋簡略而成,所以三角形、渦紋、波折紋被分別認定是魚、鳥、蛙體的標誌圖形。由這個發現看,不少幾何圖形確實是由像生圖案遞變而成,具有相同的象徵意義。

彩陶紋飾儘管種類相當豐富,但也並不是史前陶工們隨心所欲畫成的,該描繪什麼,本來是有一定之規的,因為常見紋飾都有一定的含義,受到原有文化傳統的製約。 繪有彩紋的陶器不僅能帶給人們美好的享受,而且還是史前居民精神生活的一種形象寄託。人們不僅僅是為了美化生活而繪製彩陶,還要由此表達他們特定的心理和意識,甚至表現他們的宇宙觀等等。所以選用什麼紋飾,採用何種構圖,都有既定的法則,根深蒂固的傳統就這樣形成了。例如仰韶和馬家窯文化中常見的蛙紋、鳥紋及其變體,可能就表現了當時對蛙和鳥的崇拜心理。中國文明時代初期也是極崇拜蛙與鳥的,鳥為太陽神,蛙(蟾蜍)為月亮神,可見日月崇拜是植根於原始社會的,這樣的崇拜在史前的情形,由彩陶紋飾的發現充分展示到我們面前。我們也由此觀察到,中國古代的日月崇拜,最早應是起源於黃河中上游地區,它是原始農耕文化的產物(圖12)。


圖12 仰韶文化繪有蟾蜍圖形的彩陶
另外,也有許多彩陶紋飾的意義很神秘,並不能一目了然。例如仰韶人所繪的人面魚紋,在關中和陝南地區都有發現,基本構圖比較一致,對它的解釋卻眾說紛紜,竟有20種之多,論者誰也說服不了誰。其中很可能已經包含了比較合理的論說,但要檢驗哪一種是正確的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圖13)。 最精美的一件彩陶傑作,是1978年在河南汝州閻村發現的,時代屬仰韶時期。在一個深腹平底大罐的一側,繪有一幅大型彩畫:一隻站立的白色鸛鳥,嘴上銜著一條大魚,它的對面繪有一柄石斧。這幅畫被命名為“鸛魚石斧圖”,它不同於一般的圖案裝飾,表達了某種完整的意義,或者至少表達了人們的某種願望,到底說明了什麼,學術界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恐怕還是一個待解之謎。


圖13 仰韶文化的人面紋彩陶圖案
從彩陶圖案流暢的線條和嚴謹的構圖看,史前已發明了繪畫用的毛筆,儘管目前還沒有當時的毛筆實物出土。鮮豔的色彩取自不同的礦物顏料,如赤鐵礦粉、高嶺土等,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過紫、紅兩色彩錠,據分析是彩陶顏色的原料。很多遺址還發現了研色用的石盤和調色用的陶碟,彩繪工藝當是掌握在一些專業人員手裡。臨潼姜寨的一座仰韶文化墓中,死者足部隨葬有石硯、磨棒、水杯和赤鐵礦石塊,表明墓主人可能是一個彩陶工匠。 史前藝匠通過彩陶紋飾傳導出的意境,在我們今天雖然已是很難完全弄明白了,但他們創造的這寶貴精神財富確實是有價值的和不可多得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