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歷代貨幣

第44章 第四節銀元、銅元和輔幣

中國歷代貨幣 郭彦岗 2037 2018-03-20
外國銀元侵入中國後,引起各方注意。清中期,民間仿鑄,有廣板、杭板、福板、蘇板等品名。後在福建鑄台灣壽星銀餅和漳州軍餉幣。還有鹹豐如意銀餅、同治筆寶銀餅、同治壽星銀餅和謹慎軍餉銀餅。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上海有王永盛、鬱森盛、經正紀等銀號自鑄銀餅。清廷在西藏鑄西藏銀幣,有乾隆寶藏、嘉慶寶藏、道光寶藏三種,成色較高,限西藏行用。四川仿鑄盧比,抵製印度幣入侵,幣面有光緒半身像,是中國最早人像幣。新疆鑄“餉銀”和兩種“餉金”幣;還鑄土耳其式鐵勒金幣,全部回文,均限本地流通。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張之洞在廣東首鑄光緒元寶銀幣,通稱“龍洋”,幣面漢文,幣背有龍紋和英文。制定鑄幣章程,法定一元幣含銀九成,重七錢二分,半元(五角)重三錢六分、八六成,二角(雙毫)、一角(單毫)及五分三種,分別重一錢四分八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均含銀八成。後四種又稱對開、四開、八開、十六開。各省均倣此鑄行,因有大利,由競鑄到濫鑄,減重變質。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已有十多省鑄銀元,輕重成色不等,平均每枚重0.7177兩,含銀0.6403庫平兩,均低於標準,如奉天的僅含銀0.5959兩。光緒末年,爭論銀元單位問題,以慈禧為首的一派主張用“一兩”,並製訂章程,開鑄一兩銀元,行不通。另一派於宣統二年,照一元重量七錢二分標準再鑄龍洋。同時制訂《國幣條例》二十四條,規定鑄幣權統一歸中央,停止各省自鑄,設幣制局,統管鑄幣;規定以元為單位,重七錢二分,成色九成。次年五月在南京、武漢照此要求鑄大清銀幣及宣統元寶。

民國初年,鑄開國紀念幣,各省仍自鑄,四川鑄過大漢銀元。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公佈新國幣條例,規定銀元為國幣,即本位幣,重七錢二分,銀89%,有袁世凱頭像,通稱袁大頭。一切稅收和財政收支均用國幣,不准用外國鈔票及生銀。此幣信用好,很快風行全國。首先在上海取代龍洋並排斥鷹洋和其他外國銀元。據估計,民初銀元一元幣約鑄造14億枚,其重量多數為26.8641克,含純銀23.9024808克。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國民政府改鑄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通稱“孫幣”或“船洋”。從此,船洋與袁大頭同時流通,其他中外銀元逐漸退出。民初,還鑄有幾種金幣,如袁世凱金幣,洪憲紀念金幣,雲南擁護共和紀念金幣。從民初到北伐戰爭前還出現一些銀幣:孫中山半身側面幣,黎元洪幣,袁世凱軍裝像幣,袁世凱開國紀念幣,洪憲幣,四川軍政府幣,曹琨幣,段祺瑞幣,徐世昌紀念幣等。廢兩改元後,頒布“銀本位鑄造條例草案”,改為銀元一元重26.6921克,銀88%,銅12%,含純銀23.493448克,為本位幣。兩年後,行法幣政策,銀元不再成為法貨。但銀元始終被城鄉居民窖藏,晚期尤甚。

清代晚期,在鑄幣章程中規定鑄行銀輔幣,各省所鑄品種繁多,粗製濫造,折扣使用。從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起,廣東鑄五角、二角、一角、五分四種輔幣。其中二角者叫雙毫,作為主要貨幣行用,一切公私收支,均以毫洋計算,不用大洋。後與單毫(一角)一道擴展到兩湖、兩廣及東南沿海地區。廣東通稱毫洋,他處叫小洋、銀角子。雲南半開銀元(即五角或半元)作為主幣在當地流通數十年。 銅元起源於10文、20文兩種咸豐大錢和香港港仙,俗稱銅板、銅鈿、銅角子、銅子兒,是一種無方孔的大錢,錢文寫明當制錢若干文。計有面值200文、100文、50文、20文、10文、五文、二文、一文等八種,後三種極少。前三種俗稱大銅元,四川全省通用頭兩種,50文者主要在鄂西、湘西北地區行用。 20文、10文兩種數量最多,通稱雙銅元和單銅元,除大銅元流行區和邊疆外,幾乎全國通用。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李鴻章在廣東首鑄銅元,每枚重二錢,成色銅95%,鉛4%,錫1%,圓形無方孔。錢面正中圓圈內有漢文光緒元寶四字,內加滿文寶廣,圈外有字標明錢值,錢背圈中有蟠龍花紋。以後各省照此仿鑄,版別極多,內容五花八門,每省都有數百種。又有大清銅幣和宣統元寶。到1905年,已有17省設廠自鑄。當時80至90枚銅元折合銀元一元,是年已鑄行75億枚。民國所鑄銅元極其複雜,各省封建割據勢力,作為軍餉來源,競相濫鑄,偷工減料,惡幣充斥市場,與銀元比價,已下跌到130—180枚換一銀元,其質量都低於官定標準,有的含銅量竟相差26%以上。民初銅元圖案有交叉五色旗和18星旗的(簡稱雙旗),有開國紀念幣、共和紀念幣等。清政府和北洋政府多次製訂改革措施,完全無效,銅元貶值,一瀉千里。與銀元比價下跌到300枚換一銀元,北方有些地方甚至跌到五百枚換一銀元。而且各省互相封鎖,不准外省銅元進入,又低價向外省推銷。外商趁機私鑄劣質銅元,更是火上加油,增加混亂。從北伐到抗戰前後,市場上銅元逐漸減少。以後也就煙消雲散,退出市場。銅元的發行流通,前後約有30餘年的歷史。

清末,德國曾在青島發行五分與一角兩種鎳幣。國幣條例中規定過鑄鎳幣,未行。雲南、廣東都發行過一角和五分鎳幣,流通不廣。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