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歷代貨幣

第34章 第三節銀兩制的建立

中國歷代貨幣 郭彦岗 810 2018-03-20
銀兩制中的“兩”系衡量名,借用為計算白銀的貨幣單位,仍保留金屬重量計價的歷史形態。所以銀兩制是屬於金屬幣制中較原始的秤量幣制。它以金屬的重量和成色來確定其所標出的價格。這種原始的銀兩幣制,自宋元以來,符合封建經濟下一般人的貨幣觀念,遠比紙鈔好。還可彌補錢幣缺點,便於大額收付、計數和儲藏,與錢幣相輔而行。 中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用銀作貨幣。以後在民間自發使用。唐朝後期使用較多,宋元兩朝取得法貨地位。兩宋總稱銀錠,元朝通稱元寶,以後各朝沿用。最大的重500兩,通用的重50兩,下有多種重量的銀錠。歷宋、元、明三朝,銀的貨幣地位日趨鞏固。明王室為了推行寶鈔,多次禁用白銀,禁不了。許多地區專用銀錢交易,稅賦也只收白銀。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和三十年許民以銀錢代糧輸稅。英宗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取消禁令,江南閩廣田賦折徵金花銀,按米麥一石折銀二錢五分,收銀納入內庫。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京官官俸以銀支給。武宗時官俸按錢一銀九比例發放。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令解京銀兩皆鑄成錠,錠上印有年月、官吏及工匠姓名。至此,銀兩幣制正式成立。世宗及以後各代,官方大數用銀,小數用錢。一條鞭法實施後,推廣代役銀,普遍徵銀。 《天下郡國利病書》說官民收付均用銀。萬曆年間的礦銀錢,大的重四錢,小的四分。礦監稅監向朝廷納銀300萬兩,實際搜括超過幾十倍。

在明朝封建統治集團中,大量收藏白銀。如代宗抄沒王振家產,金銀60多庫,其他珍寶無數。武宗抄劉瑾家,有大玉帶80條,金1200餘萬兩,銀25900多萬兩。類似情況還很多。顧炎武在《亭林文集》卷一《錢糧論》中沉痛記載了因賦稅徵銀,農民無東西去換銀交稅,被弄得家破人亡的慘狀。 萬曆年間,西方殖民主義國家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在同中國貿易中,把他們所鑄銀元,陸續輸入中國。如西班牙鑄重七錢二分的雙柱銀元,荷蘭鑄庫平八錢以上大銀幣馬錢或馬劍等等。崇禎年間,中英通商,白銀輸入更多。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