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歷代貨幣

第32章 第一節明朝幣制概況

中國歷代貨幣 郭彦岗 902 2018-03-20
明王朝實施高度集中的君主專制。它的商品經濟有著較大規模的發展,還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太祖朱元璋統一中國後,立即著手穩定全局,克服戰亂影響。在經濟方面,採納劉基等的建議,實行若干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的措施,如移民墾荒,興修水利,屯田,減輕賦役,恢復工商業,嚴懲貪污和澄清吏治等等,迅速治好戰爭創傷,為以後明代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後的成祖、仁宗、宣宗三代,繼續推行太祖的政策,國際國內貿易繁榮,全國出現33個大中商業城市,以南京、北京、杭州、廣州為首,北方九處,南方24處,其中江浙就有九處,說明國家經濟重心轉向長江流域和沿海地區。工商業的發展,使人口向城市集中,如南京就有119萬人。當時中國的商品,如絲及絲織品、瓷器、銅鐵器、紙筆墨硯等等,有廣大的國外市場。鄭和七下西洋,30年特大規模的航海、外交及貿易活動,影響深遠。英宗至孝宗四代的70年間(公元1436—1505年),明朝統治向下滑坡,封建剝削加重,經濟發展減慢。武宗以後更趨沒落,宦官和權奸相繼擅權,禍國殃民,使當時的政治經濟發生嚴重危機。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和一些改良措施,暫時緩解一下當時的困難。神宗萬曆(公元1573—1620年)以後,宮廷侈靡,瘋狂聚斂,情況超過宋朝。朝廷派內官(太監)充礦監稅監,以開礦徵稅為名,肆意勒索,激起暴動。加上剿平倭寇,援助朝鮮,抵禦俺答和後金,軍費龐大,加深財政危機。從嘉靖到崇禎先後出現遼餉、剿餉、練餉等重稅,矛盾更深,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從未間斷。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

明朝實行中央集中的貨幣政策,貨幣鑄造、印製、發行、流通、管理均聽命朝廷,力求貨幣穩定,作為鞏固政權的重要手段。太祖定都金陵,仿元鈔法,以寶鈔為主幣,在全國推行。因其鈔法措施不當,事與願違,只行了幾代就銷聲匿跡。多次禁民間用銀錠,但時禁時放,後來只好由官府帶頭將銀作貨幣。對錢禁也是時緊時鬆,民間習用已久,只好放開。中葉前,寶鈔已不用,形成銀錠、銅錢並行幣制,直到明亡。由於明朝政局和內外關係總處於緊張狀態,國內無法安定,其貨幣也未穩定過,最後天啟崇禎兩代內外交困,惡錢氾濫成災,引起惡性通貨膨脹。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