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歷代貨幣

第19章 第一節兩宋貨幣變化的背景

中國歷代貨幣 郭彦岗 1462 2018-03-20
公元960年,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奪取後周皇權,建立北宋王朝。面對當時嚴竣形勢,他心存猜忌,為防微杜漸,政治上他集大權於己身。削弱將相大臣權力,並使其互相牽制;削弱州郡權力,廢官用吏。經濟大權,更是操於皇上一人。採取這些措施,一時贏得政局穩定,但從長遠看,並未能鞏固政權。 從兩宋政治狀況看,歷代君主權貴,只求太平無事,上下相安,盡力緩解社會矛盾,安撫平息民眾反抗。對改革派與保守派之爭,偏向保守一方。如對王安石變法,先支持,後淡化,終取消。高宗貪生怕死,心懷鬼胎,與奸臣秦檜狼狽為奸,不惜賣國投降,以求自保。還不顧國家安危,紙醉金迷,“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孝宗實行一些改良措施,緩解已有矛盾。以後是一代不如一代,君懦臣貪,上下荒縱,朝歡暮樂,“燈火熒煌天不夜,笙歌嘈雜地長春”,乃是最佳寫照。朝廷還加緊搜括,以補財政不足。理宗後期,生靈塗炭,怨聲載道。不久,南宋便被蒙古大軍滅亡。

從對外關係看。趙宋是歷代王朝中最弱的朝代。在300年中,不斷受到強鄰遼(契丹)、西夏、金(女真)和蒙古的攻擊。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與遼國訂立屈辱的“澶淵之盟”,以後年年向遼進貢“歲幣”。仁宗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增加納貢數額。兩年後,又承諾對西夏的“歲賜”條件。嗣後對金對蒙古都有歲貢。兩宋對這些強鄰,一貫是屈辱乞活,求哀告饒,稱臣稱孫,恬不知恥。這些長年的沉重負擔,都對兩宋貨幣有一定的影響。 為了保證皇室安全和鞏固中央集權,兩宋重視發展經濟和強化幣制。在唐代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宋代社會生產力較快發展,一度達到新的高峰。但在各個階段有所不同,北宋前期和南宋孝宗年間(公元1163—1189年)情況較好,兩宋末年均較差。其貨幣情況也是這樣。就地區比較,以太湖為中心的江浙是全國經濟發展最好的地區,其次是川蜀和兩湖,北方較差。在兩宋末期戰亂中,有些地方變得一片荒涼。

兩宋的經濟發展對其貨幣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農業精耕細作地區豐收引起對貨幣大量需求。宋代農業生產比漢唐增加二倍多,但人口增加不到二倍。在發展農業時,著重發展糧食生產。 “今天下之田稱沃衍者為吳越閩蜀,其畝之所出視他州輒數倍。”(秦觀《淮海集·財用(下)》卷十五),這裡所指,即今江南、浙閩、兩湖、川蜀地區。這些豐產地區都採用精耕細作式的集約經營。如兩浙路就用配置先進耕具劙〔li離〕刀的曲轅犁,並靠先進農具、技術和勤奮奪取高產,不僅自給有餘,上市供應,還承擔年供宮廷糧食數百萬石。二是發展商品化農業生產。在精耕細作地區出現經濟作物和農業商品化,形成若干農業分支,如種茶、養蠶、種甘蔗、植果樹、種藥材、種蔬菜、發展水產等等。按照地區特點,因地制宜開展多種經營。這種商業化農業生產迅速向縱深發展,使這些地區人口更加集中,商品交換更加發展。三是農產品商品化促進手工業全面展開。宋代的陶瓷、絲綢、刺繡、造紙、印刷、雕刻、煉鋼、金銀銅鐵器飾等在當時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檔產品,很受各國歡迎。其他行業還很多。這些手工業和商業又不斷形成新的分支,如神宗時臨安就有414行,每行又有許多小分支。四是手工業專業化促進商品構成地方專業化。各地區利用本地優勢大量發展地方名牌產品參加商業競爭。如蜀錦、東絹、端硯、吳紙、浙漆、白瓷、青瓷、建州茶等等,各具特色,名氣很大,在商場上起帶頭作用,促進地區間商品交換不斷擴大。這就引發出多種商品和大量貨幣向全國城鄉蔓延,不斷擴大商品生產和貨幣流通領域,也引發出許多有關生產和流通的問題。自北宋晚期以後,貨幣方面的問題特別嚴重。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