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歷代貨幣

第15章 第四節盛唐時期貨幣的相對穩定

中國歷代貨幣 郭彦岗 928 2018-03-20
自太宗貞觀至玄宗開元年間,唐代幣制處於相對穩定狀態。其間武后中期及開元晚期稍差,在表面平穩中已孕育動亂因素。盛唐貨幣穩定原因,在於貞觀之治所收實效。太宗勵精圖治,選賢任能,細察歷代興亡之理,居安思危,以隋為鑑,取信於民。常說:“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民猶水也,君猶舟也。”(《通鑑》卷一九七)強調為官必須順民意,察民情,惜民力,得民心。在這些思想指導下,他推行一系列興利除弊政策,形成貞觀之治,也為盛唐幣制穩定創造了良好條件。這些策略計有以下三項:第一,大力發展文化教育。興學,育才,愛才,網絡人才,善用人才。太宗曾說,與其多得錢數百萬緡,不如得一賢才。朝廷設弘文館及國子監,大興太學,徵天下名儒為學官,精選人才為學士,四方精英云集京師。因此,唐代人才輩出,治國、用兵、理財、外交以及經學、文學、詩歌、藝術等方面,都湧現大量傑出人才,這是唐代幣制穩定的精神支柱。第二,獎農桑,興水利,多方發展官民手工業生產,物資豐饒,物價平穩,貞觀初斗米僅三四文錢,開元初一二十文上下。南北交通暢通,商業發達,大小商業城市佈滿水陸要道。人民安居樂業。這是貨幣穩定的物質基礎。第三,政治上比較開明,政通人和,講求實效,不務虛名。對外宣揚國威,增強國力。 “唐地東極於海,西至焉耆,南盡林邑,北抵大漠,皆為州縣,凡東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萬九百一十八里。”(《通鑑》卷一九五)。這也是貨幣穩定的保證之一。

這一時期雖然貨幣穩定,但私鑄惡錢較多。高宗武后時,因內外用兵,財政負擔重,又加商業發達,需要錢幣增加。官方因鑄錢成本太高,不肯鑄,錢緊缺。私鑄雲起,惡錢充斥,雖用嚴刑高壓也無用。高宗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官方以好錢一值惡錢五收惡錢,因惡錢作價過低,惡錢反被收藏,改為一比二也無效。開元時(公元713—741年),江淮一帶私錢風行,有幾十種偏爐錢,七八文才抵官爐錢一。朝廷派官員去江淮查禁惡錢,引起民間不滿,罷市抗拒。開元八年(公元720年)惡錢一千文重滿六斤者,官用好錢300文收兌或按時價給布絹雜物。天寶年間(公元742—756年),因好錢不許加價多被收藏。商人從江淮以好錢一文換惡錢五文,把惡錢運京城以一當一用。天寶以後,時局大壞,對私鑄惡錢無暇顧及,不了了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